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樊伟
[导读]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下城市交通运输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以地铁运输为主要力量实现了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下城市交通运输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以地铁运输为主要力量实现了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在地铁日常运输期间,需要通过明确基本职能和加强各方面保障使调度指挥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保证,信息化技术完全符合地铁调度指挥的智能化需求。文章通过对调度指挥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地铁调度;调度指挥;安全运营
        引言
        地铁出行是现代都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车辆段是地铁车辆进行列检和停放的场所,地铁车辆段控制中心负责组织车辆段内的行车和检修作业,以及司机的派班管理。伴随着基于通信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CBTC)、列车自动控制(ATC)、列车自动监控(ATS)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铁正线已基本实现全自动运行,但与之相比,地铁运营指挥控制中心的作业仍大量依靠人工办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都亟待提高。
        1地铁调度指挥概述
        地铁当前已经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运营部门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地铁系统各个环节的系统配合,是地铁建设、运营的关键,高效的调度配合是旅客购票、乘车、安全舒适服务体验获得的支持,因而在进行地铁调度过程中,需要多个系统专业配合,应用多项设备、设施协调有序工作,从而满足乘客服务质量需要,在城市公共交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地铁运营整体统筹较为复杂,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线路及运营形式,为了为地铁的运营提供科学支持,需要逐渐优化调度的策略,信息化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地铁调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地铁运营的调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地铁运营的规模对最终地铁的输出能力产生决定性作用,在进行调度调整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实际的运输能力应该符合远期单项高峰断面的客流量值,从初期的运营设置值出发,进行各方面的整体确定,同时在地铁运营高峰时期,维持列车间的合理时间间隔,维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在进行运营模式的选择时,需要保持地铁线路封闭,并做好列车运行的整体安全防护,在地铁上进行工作人员配置应进行优化,实施地铁线路分段管理,同时根据地铁客流量的断面分布状况,确定实际的列车运行线路,如果呈现曲线线路,应进行调控调配,形成多条地铁运行线路相配合的效果。在车站设置监控室,实施监控列车的运行与设备状况,以计程票价的形式,控制客流的实际数据以及票务的收入。其次,地铁运营管理方式的选择:在进行地铁的运营管理方式的选择时,需要符合要求任务目标,在机构处进行合理的组织及安排管理,进行运营机构以及人员统筹,同时随着运行科技的发展状况以及效率的提升进行动态调整,维持人员及机构的精简,在进行地铁线路运营的管理过程中,控制管理人员数量在100人以下,同时制定针对运营状况的管理规章及制度。
        2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
        2.1行车调度自动化管理
        在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的过程中,应用科学技术使其向自动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进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基础,创建自动化工作协调的机制及平台,保证列车在站台对标停稳,减少行驶的时间,推迟或者提前进行发车,以现代化的方式发车,降低人工介入的干预,从而维持行车的安全性及可靠程度,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质量水平。

运营时刻表编制自动化可以通过轨道交通运营模拟信息系统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模拟系统作为重要的优化运营工具,包括多个子系统,因为轨道系统为封闭形式,其运营组织工作较为特殊,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对系统过程进行动态仿真,进行整个系统分析预测、运筹规划等,在对轨道运行模拟过程中,以实际列车运营状态为基础,对各个系统位置进行确定,从而确定高效的列车运行过程,通过定时控制软件,进行实际运行时间的确定,在进行定时控制时,确定定时器的频率,对计时时间进行调整,模拟实际列车运营节奏,同时能够在运营过程中了解各个细节。根据时刻表进行列车开行模拟时,对运行的发车序号、到站时间、停站时间等进行确定,保证能够对真实时刻进行查询,列车按照顺序依次发车后,运行状态在线路上显示,在到达车站后,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上车下车,同时运行过程中,通过状态按钮对运行参数实时了解,也能够实现实时晚点预测。
        2.2建立调度指挥系统
        伴随着地铁运输速度、密度等各方面的提升,需要完成高标准调度指挥系统建设,能够对各种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管理,完成设备安全风险合理预测,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和处治水平,确保系统设备能够维持长期稳定运行。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支撑下,还应完成可以承接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数据化形式对工作展开全方位分析,加强现场设备信息反馈,确保指挥调度人员可以掌握各类设备情况,在突发情况处理时能够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入线网及线路行车指挥、应急指挥等系统,可以全面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实现设备检修养护工作的合理安排。通过加强风险预警以保证设备故障隐患得到及时消除。针对每台设备,利用系统也可以完成完整档案的建立,全面收集和分析设备操作、养护等各方面的信息,为备品备件管理、风险排查等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2.3客流的疏导调度技术
        客流在某个时段线路的大规模拥堵,反映了地铁运量、效率及方法存在问题,此时需要采用基于事件或人工的疏导调度技术,对客流量进行调配,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首先,在高峰拥堵时,需先通过VMS,以现场或电话咨询方式核查拥堵的问题及详细信息,并确定是否需要进入下一阶段的处理流程,核查确定后,以图表方式表示出来,形成可行性的数据报告,此时,调度平台便可通过PA平台接口将客流信息发送至车站或运行线路,让拥堵区域的调度员或运营决策者根据运行车辆的速度、运量、时刻表、满载率等情况,进行提速、扩量、增设车辆等的应急处理,以让人车资源、换车转乘、高峰出行等实现无缝衔接,提升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地铁运行服务效能。
        2.4增值服务功能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在运行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子系统,是直接面对调度、运维和乘客的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以运营的业务和乘客需求为基础,实现对更多增值功能的应用,让用户和乘客有更加舒适的乘车效果。同时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需要以子系统的接口设计有效连接,确保子系统相关数据的有效收集,并且实现对增值功能的体现。在地铁车辆的实际运营中,通过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列车行驶中设备故障、紧急制动以及火灾的探测等。这些信息能够有助于地铁运行中的调度管理,让列车行驶速度载重率得到合理控制,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行中的安全,也为乘客的精细化服务提供了依据。比如说,在某地的一地铁站内,应用综合监控系统,加大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实现对地铁行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判断路况,并且通过研发的软件向乘客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施传输,利用完善的接口设置,及时进行数据的上传,再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对信息、进站数据以及所有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实现对车辆运行中的实时监测。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地铁的调度指挥过程中,通过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保证地铁调度指挥的安全性,为地铁的指挥安全运营提供保障,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为地铁行车调度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地铁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志刚.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4357.
        [2]梁浩.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00(07X):P.75-75.
        [3]陈友翔.地铁行车的调度指挥安全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2):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