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李长华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李长华1 韩肖威2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土建工程施工越来越多,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土建工程中的一些细节更是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保障,加强技术管理,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高效、顺利地开展。
        1.身份证号:41022519920210XXXX  河南郑州  450000;2.身份证号:41022519921204XXXX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土建工程施工越来越多,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土建工程中的一些细节更是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保障,加强技术管理,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高效、顺利地开展。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尤其针对叠合板以及轻质隔墙的施工技术质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地基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体系,涉及施工项目的决策、设计、组织管理以及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且互相影响的。在每一个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要求科学选用施工技术,并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切实保证施工的规范性,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综合管理效能。
        1简述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特征
        (1)地基处理的复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质地貌具有极大的区别,且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种类,因为地区不一样,所以气候环境也不一样,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滑坡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2)地基沉降的潜在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整体关联性,每个施工阶段一环扣一环,彼此依托,所以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问题,这些潜在问题极易引发各种安全问题。(3)地基问题的严重性。要想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必须确保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一旦地基处理存在问题,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2土建工程项目地基的施工技术
        2.1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又称换土法,就是将地基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等物回填,然后压实或夯实的技术,主要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浅层软弱地基和不均匀的地基。所需材料主要是沙土和灰土,并且土料的施工含水量要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范围内。地基处理施工前要先验槽、清除松土并且打底夯两次,施工后要注意分层填铺,平均厚度在200-300mm,灰土需用机械打夯或者碾压,沙土用振动碾压。灰土垫层不得在柱基、墙角和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缝距要大于500mm,接缝处夯实。施工结束后,应采用环刀法和贯入测定法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测。
        2.2碎石桩夯实技术
        为能够有效巩固房屋建筑地基的土层结构,将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提升,施工单位需要积极应用地基夯实处理技术,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对填土层中的碎石桩加以有效处理,做好地基土的排水固接与挤密工作,再选择合适的强夯点,借助机械设备把碎石桩打散,依据碎石桩打入的粒径把碎石填入护土内部,这样就能够在地基之中形成密实的碎石,通过混合大量的碎石和土层,会产生联合的碎石桩,也就是复合性地基,最终大大提升地基的可靠性;(2)对于强夯地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夯击次数的恰当性,通常强夯不超过3次,需主要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减小夯击力度,以低能量进行夯实,从而有效提升地基夯实的力度;(3)对房屋建筑地基的处理,因为土层具体湿陷度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土层的厚度等级不同,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对地基结构、土壤性质等因素加以全面考量,以此来明确夯沉量,最终获得良好的夯实效果。
        2.3注浆技术
        当前常用的注浆技术主要有两种,具体如下:第一种就是硅化注浆操作,其就是要先形成混合式的硅酸钠处理,通过额外增加电气或者是压力把硅酸钠灌注到地基深处,在达到地基深处之后,溶剂就会和土壤产生反应,进而确保地基的稳定应用性。第二种就是水泥注浆技术。

这一技术的中心就是水泥材料,在操作之前需要按照科学的配比,把水泥灌注到地基的深处,也是和地基深度的土壤发生反应,进而对地基深处的情况进行优化,这样能够加强地基的抗压能力,避免地基在后期产生变形的问题。硅化注浆技术以及水泥注浆技术当前在施工中都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施工人员能够基于了解各个区域的地质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操作方式。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还会产生很多的新技术,这些都可以在地基工程施工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在施工处理地基时,不管选择应用哪种注浆技术,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保障,让他们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升处理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开展,确保基础配置以及操作的规范性,有效的处理地基问题,使用有效的处理技术灌注到地基深处,提升地基的稳定性,让其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不会产生沉降的问题。
        2.4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灰土、土挤密桩法是指利用重物将钢管打入土层中,侧向挤密土体形成桩孔,然后在孔中回填灰土或者二灰土,夯实成桩,然后与周边土共同组合成复合地基,主要承受上部压力。主要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地基。主要施工流程为:打桩成孔,成孔方法主要有沉管法和爆扩法,然后搅拌灰土,按指定比例拌和,向孔中回填入灰土,进行夯实,最后做好质量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如使用沉管法成孔,孔径需大于1m,如果是冲击法成孔,孔径大于1.5m。
        3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素
        在完成地区勘察相应工作的基础上,要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全面反馈环境质量。如果其中存在缺陷性问题,则需要事先将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到位。需要在明确建筑结构特质的基础上,将项目施工的技术条件进行优化改进,控制钻孔、防护工作的整体效果,确保项目建设能够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后续施工方案的建立,设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也不能忽视项目各项参数的标准要求,经过对土层的实际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上层建筑的整体高度,则能够避免后续因为承重问题,而导致项目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性的大型项目建设,通过对其沉降问题进行控制,在明确地基承载力的基础上,桩基的设置以及加固技术方法的应用就会更为针对有效,各个阶段的项目材料应用合理有效,能够顺利完成地基基础建设的目标要求,提升项目工程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革新,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地提升建筑质量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指导,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部分,其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但是,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所涉及的面比较多,每一个环节均需要注意,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自身的一线工作实践,以轻质隔墙和叠合板这两大施工工艺入手,对其特点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且重点探讨了质量控制要点,希望能够为广大学者的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新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潘春晓.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2655-2655.
        [2]单宝平.建筑工程地基勘察及处理技术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6(24):33-34.
        [3]李德朋.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2):149-150.
        [4]任若骁.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6):60-61.
        [5]马骏骐.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在钻前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7(s1).
        [6]陈忠清,吕越.冲击碾压技术在浅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7,33(1):19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