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电梯物联网经历快速的发展期,其常规效能已经引起了电梯行业的广泛关注。随着相关产品分布数量逐步增加以及影响逐步增大,当发生疫情等突发情况时,电梯物联网能否激发出更多的潜在效能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关键词:电梯物联网;电梯行业;疫情;效能
引言:
电梯是一种复杂的设备,小故障就会造成轿厢急停、门无法开启,出现严重问题时,可能会发生冲顶、蹲底、溜车,挤压乘客,甚至产生人员伤亡。物联网作为近年来出现的全新技术,在各大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将物联网引入电梯系统,可以改善电梯质量,提升电梯的安全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1发展电梯物联网的意义
一切电梯技术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安全、更舒适,电梯物联网也不例外,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是行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概括来说,电梯物联网具有如下优势。
1.1提升监管部门的管理能力
电梯物联网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之前数据层层汇总、管理即是听取报告的监管模式,电梯运行大数据与监控数据融合,使监管部门直接了解辖区内电梯当前运行状态、故障率、困人救援、维保质量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信息层层传递带来的各种人为或技术失真,为制订监管措施提供全面、准确的大数据支撑。
1.2电梯困人救援更加便捷、迅速
与全国各地正在建设的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相适配,结合人工报警,电梯物联网根据探测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发送困人报警信息到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及时指令救援人员实施快速救援,同时自动记录电梯故障原因等信息发送至政府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和维保单位,便于救援人员快速找到被困人员,准确判定故障原因,提高救援效率。
1.3提高维护保养质量
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电梯的监控、维护模式,一些目前需要现场进行的日常维护检测,通过物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即可获取数据并随时随地进行,将极大提高日常维护保养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行业低价竞争、维保单位内部管理松懈或者维保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日常维保的实际到位率尚有差距,有些维保人员仅是形式上的应付,维保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而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电梯内置信息采集装置,读取电梯控制系统中不可更改的原始维保操作记录,即可判定某次维保是否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是否按时进行,再通过大数据汇总即可对维保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准确考核。
1.4实现安全预警,提升电梯产品质量
电梯制造企业通过分析物联网采集汇总的电梯故障数据、运行状态参数、监控等信息,可以持续改进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安全性能;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对电梯故障进行预判,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维护或者提前进行配件更换,实现“按需维护”,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除在未然状态,通过主动干预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1.5大数据的应用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海量电梯物联网数据汇总后形成的大数据,是深待挖掘的宝藏。无论是与电梯直接相关的监管部门、生产厂家、维保单位、使用单位,还是外围的广告机构、咨询机构等,均是电梯物联网数据的直接或潜在用户,均能从电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中获取各自所需的有价值信息,产生社会或经济效益。
2效能思考
2.1加速按需维保的推进
按需维保的指导性文件推出后,多地已提出推进的试点方案。如《苏州市电梯按需维保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加装物联网实时监测系统的,可每3个月维保1次;没有加装物联网系统但是签订全包维保合同的,可每2个月维保1次;没有加装物联网系统,也没有签订全包维保合同的,可每个月维保1次;维保单位需每15天对所维保电梯的状况进行1次运行状况检查,发现需要进行维护保养的立即进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电梯故障预警与电梯运行状态的远程检查,可延长现场维保周期,缩短维保时间,极大降低电梯维保人员被交叉感染的几率。因此,本次疫情会促使行业人士重新思考按需维保的迫切性并大概率加速按需维保的推广进程。
2.2为智能设备与电梯的交互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通过物联网接口实现服务机器人与电梯的指令交互,方便服务机器人乘梯,实现无接触服务,如酒店送餐服务、医院送药服务等;声控呼梯、人脸识别呼梯、手机呼梯、感应呼梯等手段,可避免人手触摸按钮,实现非接触乘梯,切断触摸传播途径。以上应用不仅利于疫情的防控,疫情结束后的正常时期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便利。近期的疫情能否促使整梯以及部件厂家把电梯与智能设备的交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笔者持积极的态度。
2.3保证特殊时期医用电梯安全监护以及维护保养快速响应
疫情期间,医用电梯使用频次会明显增加,出现问题的概率将会上升。通过电梯物联网手段可以对医院的医用电梯进行重点监护。当电梯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发出警告并定位问题所在,从而快速启动维保工作,第一时间扫除垂直生命通道的障碍。
2.4疫情期间乘梯安全宣传与心理安抚
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不建议乘坐电梯,但是高层建筑的业主难免需要乘坐电梯外出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复工后单位也要保证员工的基本乘梯需要。当前很多电梯多媒体显示屏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更新图片和视频,与疫情相关的宣传视频或图片将会起到重要的安抚作用。非常时期的有针对性显示素材可提升民众的安全认知与抗疫信心。
2.5乘梯者发热检测与电梯报警联动
疫情需要预防,出现之后更需要控制,而电梯轿厢的小环境容易引发交叉感染,这就需要在预防层面和控制层面考虑增加投入,合理管控电梯轿厢健康环境。如果有条件,轿厢内可放置热成像体温检测设备并接入物联网平台。在疫情控制期间可实现乘客体温异常报警提示并与电梯控制系统联动实现电梯的保护性动作(如保持电梯开门停梯直到报警消除)。在疫情预防期间,结合地域性乘梯者体温大数据分析,为疫情可能性评估提供电梯环境数据支撑。
2.6建立电梯消毒登记机制
类似于维保登记,通过电梯物联网平台管控技术,可将电梯消毒登记纳入考虑范围。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给相关负责人分配消毒任务,还可获取电梯的消毒完成情况、消毒时间等数据,便于统计管理与责任追溯,切实保障健康的乘梯环境。在符合电梯消毒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物联网远程控制相关消毒设备执行消毒操作也是可以考虑的。
2.7远程权限电梯控制
考虑急用电梯楼层的最高权限呼梯登记,实现远程权限调度电梯,完成紧急垂直运输任务。对于突发疫情的电梯,实现远程锁梯,并进行隔离消毒,确保安全措施处理完成之后将电梯进行远程恢复。对于管控升级之后需要大批量停梯的,可在公告发布的最后时间点,采用远程控制方式进行高效批量停梯,停梯管控结束后进行远程批量恢复,极大提高停梯与复梯效率。
2.8AI识别技术助力电梯应用
具备人脸识别能力的监控摄像头已经开始应用于电梯场景,实现了权限呼梯、人流统计等功能。该类摄像头与相关配套设备在疫情控制期间,可结合物联网平台技术追踪电梯周边环境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2.9垃圾分类无人车小区推广成为可能
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但是,垃圾分类在前期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固定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数量有限且相对分散,居民在处理垃圾时往往需要行走较长的路程才能达到垃圾收集点,影响垃圾投递效率。在疫情防控隔离期间,更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解决居民生活垃圾收集问题,避免因出门处理生活垃圾而发生的交叉感染。笔者团队前期撰写的《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分类无人车乘梯调度系统与方法》一文,为垃圾分类的智能化实行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垃圾分类收集机器人可根据需要自主乘梯并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短距离无接触收集。垃圾分类无人车分类箱自动交换技术、云平台管理与调度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梯控技术等在此文中均有体现。
结语
电梯物联网的建立,可以有缩短电梯困人的营救时间,提升维护的效率,让电梯变得更加可靠。在自动识别、大楼电梯调度上,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物联网在电梯行业应用推广方面虽然存在市场动力不足的困难,但是应用前景广阔,是行业发展的热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志强.物联网技术助力电梯维保检验监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5):83.
[2]魏振媚,刘向勇.物联网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5,44(3):91-93,115.
[3]戴美.智能电梯项目运营方案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7):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