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46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口开始急剧增长, 工业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就带来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城市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而这些废水、污水大多是排泄到河道里, 这就加剧了河道的污染, 目前我国对河道工程的整治力度有所加强, 但还需要加强对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管理。文章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水污染;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
1 引言
水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但是国家的重工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废水以及污水,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置就随意地将污水排放到河道里,河道的清洁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相关的管理部门应采取的污水处理措施,要重视相关的问题,加大污水排放处理的整治的程度,应建立完善的相关管理体系,树立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对于相关的工业生产制造的管理,对于相关的污水进行合理的处置,加强河道的护理工作,保护水资源要受到国家的重视。
2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河道生态环境恶劣
当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正处于被严重破坏的状态。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河道工程在施工期间,工厂出现违规采砂的情况,各种类型的工业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河道之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非常恶劣,水中大量生物难以继续生存,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
2.2 河道存在堵塞情况
在对河道进行整治的时候,河道堵塞已经成为当前比较常见的问题,这种情况会增加整治施工的难度。很多居民缺失应有的环保意识,在居住区域附近的河道中随意投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田废料等,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区域河道发生堵塞,水源受到污染,其他居民无法正常使用水源。此外,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越发旺盛,为了扩大土地使用面积,部分河道被填堵占用。在这种状态下,蓄水河道严重缺失,极易引发洪灾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2.3 河道工程施工管理缺陷
河道工程管理部门在落实权责的过程中,很多管理目标很难如期实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团队缺少应有专业素养,并且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上层管理人员没有明确河道管理的本质需求,对于河道现状分析有误,因此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管理方案。这样一来,整个管理团队的工作效率都会下降。
2.4 河道抗洪防灾能力较差
洪涝灾害一直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想要尽量降低此种灾害造成的恶劣影响和损失,河道工程的整治管理能力必须得到有效提升。当前国内河道整体缺乏应有的抗洪能力,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导致这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河堤周围区域多为农田土地,这种类型的区域中土质相对疏松,如果遭遇雨水冲刷,很容易出现土壤流失的情况。很多河道堤坝年久失修,甚至部分防汛工程受到忽视已经废弃,如果相关部门再不严加修缮,必将引发严重祸患。
3 河道整治主要技术措施
河道整治工作包括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河道清淤、岸线工程、划界工程以及堤防和绿化工程等。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全面开展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河道清淤
河道清淤是改善河道蓄水能力, 提高河道水平功能, 恢复自净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 对此项工程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施工方式。如绞吸式挖泥船, 利用管道输送淤泥, 在清理较大范围的河道淤泥方面, 具有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好, 对周围环境破坏小等优势, 但成本投入高, 同时受河道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河道垃圾以及障碍物较多时, 常会停工, 由此也降低了其使用范围[5]。再如, 抓斗式挖泥船, 其施工受河道条件限制少, 具有成本地,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但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施工过程中容易扰动土体, 使附近土层松软, 产生新的淤泥, 若控制不好施工的力度, 还容易使岸坡失稳, 使河道基础工程遭到破坏。
3.2 岸线整治工程
岸线整治工程的目的在于改善河道形态, 确保岸坡的稳定, 是营造河道景观的重要手段。对河道岸线进行整治的方法主要有顺直处理法、岸坡处理法以及安全带处理法[6]。如, 岸线顺直处理, 在对防涝饮水功能河道进行岸线处理时, 最好采用直线处理的方式, 保持原有河道状态, 对于景观河道, 可根据所处的地形、地貌特点, 进行人为造曲, 但要保持整体岸线的平顺。
4 河道施工管理的对策
4.1 河道整治施工的建设管理
河道整治工程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及对施工材料的选购等2方面工作。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要针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 以及河道整治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施工工程量的大小, 根据施工企业和单位系统地分配施工队伍和相关的技术人员, 并进行合理的分工, 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度。按照施工合同、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 为河道整治的开展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规定施工人员按照施工的规范及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 同时还要采取相关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施工中的突发状况, 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石料是河道整治工程中基础环节, 在选购石料时必须选取那些符合施工标准的石料, 切勿偷工减料, 必要的话可以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石料进行实地考察, 尽量选购质地优良的石料。同时需要施工负责人的批准, 石料才可应用于工程中。
4.2 确保阶段性工程质量
河道整治工程是由多种阶段性工程联合而成的, 包括坝基修缮、土方填筑、建筑防渗体、选取与加工干顶扣面石、干填腹石等。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彻底根除附近的树木、野草和其他杂物, 并规划好杂物的堆放范围。其次, 施工人员应注意土方填筑的大小尺寸, 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工程标准规范, 保证施工中的土质材料不掺杂质, 淤泥, 且建筑性能良好, 同时以石块的形状为参照, 设计出合理填筑的尺寸。当进行分段填筑时, 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工程安排将铺料依照水平方向铺到具体的位置, 保证铺筑的厚度均匀, 且施工工程不出现接缝, 避免界沟的现象出现。除此之外施工技术不仅仅指的是施工中用到专业技术, 同时也包括整个项目工程效率管理、施工的科学性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在修筑防渗体时, 必须要将黏土胎质材料作为主要防渗材料, 用黏土胎质材料水平修筑防渗体, 然后完整地夯实。最后, 为了使石块更为方正, 施工人员理应选用优质石块, 然后用特殊工具修整所有的石块, 并通过击打口面来确保石块的光滑性, 在填土坝胎和顶扣面石之间填充腹石, 以此保护好黏土层。
4.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管理
当代, 在对河道进行整治工程中, 除了要满足河道的基本功能外, 湖岸需要重点考虑水源环境的保护以及沿河的景观建设等。为了建设具有当代特色河道工程, 并且同时维持河道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施科学、有效的生态管理措施。设计施工过程中, 考虑改变传统的硬质型护坡, 在洪水线以下栽植适合水生的植物, 既能美化环境, 又能起到河水与地下水自然互流和调蓄的功能。在坡面洪水线以上, 可适宜种植一些固土能力和耐湿性较强的乔木或灌木, 以共同构建完善的生态护坡系统。另一方面根据水位的变化和水深情况, 统筹植物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 合理选择适宜种植的绿色植被, 使其在河道内形成完整的植物群落。这样在一个区域内可以生成较好的生物链, 形成生物多样性, 构成完整的生态防护。
5结束语
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自然生态具有重要保护作用。在实施整治工程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规划工作,同时依靠先进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并严格监督,充分做好河道的整治工程。
参考文献
[1]朱伟,姜谋余,蔡勇,等.倡导“亲自然河道”治理模式——对我国农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水资源保护,2015,31(1):1-7.
[2]包建平,朱伟,闵佳华.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J].水资源保护,2015,31(1):56-62+68.
[3]龚忆平.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4):21-23.
[4]黎丽雯,代权,游贤成,等.城市硬化河道生态修复与管护探析[J].中国水利,2015(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