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电网也在不断地完善,人民群众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通过加强对于配网运行管控,从而减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最终推动我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配网运行管控;措施
引言
电网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配电网,配电网的职责主要是保证电能的有效传输,一旦配电网出现问题,将会造成整个电能传输出现较大问题,间接导致用电故障甚至出现电网崩溃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极大提高配电网运行的效率,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引入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中,通过电力自动化解放人力物力,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1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网运行管控现状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电力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用户的用电质量,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缩短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成本,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由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周期较长,因此,工作人员应当针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行设计规划管理。然而电力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运行的具体情况,这会使得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企业运行实际情况不符合。此外,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能够确保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处理,然而很多电力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关注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本身,而忽略了对于配电网的运维管理。
2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网运行管控措施
2.1配电网运行相关数据的采集
配电网安全运行与众多环节和设备息息相关,一旦任一环节或设备出现问题,那么配电网安全运行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想要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将配电网中各环节和设备作为对象进行严格的监测,并以监测结果的相关参数为参考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合理判断。数据采集和实时信息数据远程汇总和监测是配电自动化技术最基本的功能,对其予以应用可以将配电网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采集并监测,同时在获取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将其发送至配电网运维管理调度部门,从而使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得以完成。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除了上述提到的电网运行数据监测和数据采集功能外,还能够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推动配电网各环节和各设备间的数据共享,从而为配电网运维管理部门的运行调配提供重要辅助。
2.2强化配电网建设,确保其实现运行、管理自动化
全面、详细分析当前配电网布局、使用效率,是强化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基础工作。然后对所得数据和结果进行整体归纳和总结,确保形成完整、科学的实施方案。得出方案后不要立即实施,需审核方案,实际实施过程中做好全程监督。配电网运行、管理自动化需从如下2点来实施。第一,运行自动化。配电网运行自动化技术主要以提高运行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可见,实际价值不容忽视。首先,需对数据实现有效采集和监控。主要通过SCADA系统采集、监测电网数据,确保计算机界面、配电网运行协调。第二,管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技术充分、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其中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均属于管理包括内容。以设备为例,可以依托于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绘制地理图形来呈现位置、设备的精确性。以检修为例,可以依托于检修计划,确保检修质量进一步提升。
2.3应用先进技术
2.3.1物联网技术
动态安全监测技术,就配电网方面而言,对其得以平稳、安全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具有面积广阔且电力装备间距较大的特性。因此,通过运用传统的以人力检测为主体监管技术以及相关的检测方式,来对电力系统中所出现的动态监测问题实施处理,不仅已经不合乎目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十分的影响其检测成效。在当前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中,通过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4G、5G方面的通讯技术乃至相关的智能传感装置,都可以更好的达成实时在线以及实时监测目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智能监测以及智能传感装备,可以达成不中断地对其需要监测的对象实施随时的监测的目的,并且经由4G或5G方面的通讯技术来及时的将监测获取的相关信息以及数据传输至相应的系统平台,再由平台中的相关软件系统来进一步的对检测数据与信息实施剖析以及相应的处理,若在实施检测的进程中发觉具有异常状况的装置以及装备,应当及时的予以报警来进行提示,并将其异常数据作为大数据技术实施剖析的基础性参数,进而对物理上处于分散状况的相关装置与装备实施逻辑性的集中式管理。此种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其与人工方面的定期巡检相比较而言,此种装备更具有及时、精准有效地发现故障并给予精准定位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故障抢修方面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2.3.2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
就电力企业实施电力能源的生产至传输到终端用户方面的电力能源消费而言,在此进程中必然会产生海量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数据,此些数据通常皆依靠于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对于信息数据所实施的处理方法,不利于数据信息更为灵活的存储、搜集以及剖析运用,但是通过对于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处理以及解决此方面的问题,进而为电网运行供给更为有力的信息以及科学支撑。由于我国大陆幅员辽阔且四季分明,因此其用电状况也会因用电的季节、地域以及地区的经济与发展水平会有所差异,同时在对配电网的运作情况、其用户方面的主要用电特性以及用电需求方面,都需要具有精准的认知以及把握,如此方可实现对于用电方面的合理分配以及合理运用,最大程度地施展其经济效用。于此,就需要以持续、长久且海量的用户在其用电方面的相关用电数据作为其支撑,并对此些数据实施一定的剖析与发掘,方可更好的来为配电网的运作、调配以及恰当的分配电力能源来供给更为科学、精准的数据信息依据。
2.4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想要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确保配电网运行管控的综合水平,最根本的是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确保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作为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拥有较好的业务技术能力,同时,针对配电网运行管控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维护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因此,作为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可以从内部挑选出具有较高综合水平且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同时也可以通过外聘教师来加强训练的有效性。此外,由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十分复杂,会涉及到很多技术,如通信、自动化、配电运行等,因此只有加大关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来对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性培训才能够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有关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知识内容,进而满足配电网自动化长远发展的需求。
结语
配电网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及时发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小强,姜丹炜.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注意事项[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28-229.
[2]康文韬,何振翔,刘鹏飞,等.基于不停电作业安全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改造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9,41(2):35-38.
[3]耿俊成,宋英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经济运行及优化配置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9,40(5):537-53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