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长应该是一个共同体,两者的关注核心是相同的对象,目标高度一致。当然两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决定着孩子成长的底色。北京市曾在十年前做过一个调查,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力最大的是什么?有媒体的影响、社会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但家庭的影响无疑最大。而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根据教育规律和国家教育方针,有计划实施知识传播、品行培养等全面育人的工作。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较好的配合,才能对孩子形成最完善的教育。然而,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抱有很大怨言,有时甚至发生冲突,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家长跟教师之间没有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
一个学期最忙的往往是新学年之初,一方面新的一学年开始之初有着各种各样的工作要布置落实,等开学后一段时间,各项工作上了轨道,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就会自然平静下来;另一方面新生报到,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学习内容......,都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警戒心理,尤其是跟老师之间还没有彼此了解,所以经常为一些小事情抱怨:学校一卡通怎么密码不对啊?校服怎么这样大啊?怎么少了一本书啊?操场离教室这么近会不会影响孩子上课啊?甚至:我们的班主任怎么是男的呀?教室到餐厅怎么没有风雨长廊啊?各种投诉、质问、横眼......,如果你要去一一答复,那将晕头转向。
鬼谷先生说“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我们要让家长内心平静下来,必须要自己先淡定,要以虚心、平等、善意去提早布局各项工作。
首先,我们最好在正式开学之前,对新生开展一些先期的热身活动。比如小学生可以开展几次“入学体验营”,中学生可以开展“国防夏令营”。因为还未进入正规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在学习问题上尚未产生矛盾,所以,师生更容易建立融洽的关系。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看法一般都是通过孩子反映而产生的,而学校里师生关系与家庭中亲子关系有一方面十分相似,在家里: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讲学习鸡飞狗跳;在学校:不讲学习个个可爱,一讲学习各种“丑态”。所以,趁着正规学习开始之前,先进行彼此了解很重要。老师要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个性、喜爱、行事风格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同时可以通过学生成长档案以及活动中的表现大致给学生的个性、品行、喜好进行分类认识。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跟家长建立联系,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很多,建一个班级家长微信群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在建群之初一定要跟家长们约法三章:(1)孩子个别问题一对一解决,请不要在群里讨论;(2)你只有一个孩子,老师有40多个孩子,所以,老师没有及时答复请耐心等待;(3)能在班里解决的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投诉、就向上级反映。老师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也要注意,千万别在群里跟家长“怼”,一则教师体现自己的修养与大度更容易引起家长们的敬佩;再则,有理不在声高,个别家长确实发出无理的指责和要求自然会引起其他家长帮你说话。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微信群里“互怼”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开学前,短则2、3天,长则一周,天性活泼的孩子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个新的“领袖”,应该很快就会产生对老师的信任,甚至依赖。开学之后,老师们一定要将这种信任延续、加深,形成师生、家校更为稳固的信任关系。
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后,这三年将是变化最大的三年,年龄阶段从儿童走向青少年,身体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第二心理断乳期即将来临,学习任务相比小学跃上了一个台阶,寻求独立的“逆反”性日益显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痛苦的,在他们身上集中着数十对成长中的矛盾,家长因孩子的焦虑、不稳定也产生相应的焦虑情绪,所以出现了有些家长“一点就爆”的现象。
为了让家长“感情先入学”,十几年来,我对每届新生会做同样一件事情,尤其是初中新生。我要求每届初中新生家长从军训起开始全部开通校讯通,因为校讯通是单向发送信息,没有即时互动功能,这样就防止了大量的家长回复影响到我其他工作。校讯通开通后,我就坚持每一个工作日上午九点,给全体新生家长发一条短信,取名为“大拇指教室”,意思是教育需要我们经常伸出大拇指给孩子鼓励,也隐含学校教育也需要家长们的支持。短信的内容一般分成这么几类:(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方法;(2)孩子进入初中后会出现的问题及正确的引导方法;(3)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每天一条,字数短则20多字,长则百来字,后面署名,同时发给全体初一教师。为了节省发短信的时间,利用校讯通的预发功能,每周设定一次,休息天不去打扰家长。大概到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结束,100多条教育短信也基本发完了。
通过日积月累的“大拇指教室”发送,逐渐的形成了以下效果:
(1)家长从短信中得到启发,掌握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2)让家长对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预见性,这种预见很好的平衡了家长的心态。
(3)相比自己对孩子的高期望来讲,感觉教师更为专业,教师的方法值得信任。
(4)感受到学校教师对我们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我们大可不必有过多的担心。
(5)体会到这是一所好学校,老师很专业,值得我们放心。
由于家长从内心产生了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在接下去的家校沟通中就非常顺畅了。家校形成了彼此信任的统一战线,那对孩子的教育也基本上是无缝隙了,老师、家长以孩子为目标形成一个共同体,这便是“德生于和,和生于当”的结果。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党委书记、校长 胡晓华
联系电话:13587938868
作者介绍:胡晓华,1966年出生,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毕业。从1996年开始先后担任湖州四中、湖州十二中、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正、副校长、党委书记,是浙江省湖州市名校长,兼任浙江省教育学会活动课程分会会长。长期致力于学校管理工作,在学校战略管理、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物理、艺术劳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四次获得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20多篇论文论著在国家、省、市各级发表、获奖。先后编写出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精选》、《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新选》和《大拇指教室》。200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