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责无旁贷,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势在必行。
一、创造条件,解决书源
让学生有书可读,必须解决书源的问题。可以通过几个渠道解决:一是通过宣传发动,让家长购买,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要,能买多少算多少,可到书店买,有条件的也可到当当网、卓越网进行网购;二是发动学生办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到市图书馆借阅;三是每天开放学校图书室;四是学校联系流动图书组织部门;五是在课室开辟图书角,收集班上同学的书籍轮流阅读。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刘国正先生说:“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难受。”
1、宣传重要性。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2、创造阅读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读书活动标语、名人名言、学生书写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建立并完善班级图书角,由学校轮流提供名著和经典图书,收集学生推介的好书,不断扩充数量,并逐步完善学生民主管理;完全开放学校的图书室,把图书室布置得充满书香味,让师生在每时每处都感受到阅读的氛围。
3、推介好书。市场上的书良莠不齐,我们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因素,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低年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以绘本为主的课外读物,色彩斑斓的绘本、可爱而简短的语言描述完全可以激发这些小孩阅读的兴趣。中高年级应该逐步接触经典著作,当然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版本,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著作都有少儿版。
4、交流故事情节。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课外读物中的故事情节,故事人人爱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一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精彩的故事情节,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以研导读,授之以渔
指导课外阅读课并不是随意读一本课外读物,读完讲讲主要内容就算,在课堂上以模式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提升。
下面具体介绍三种指导方法,在课堂教学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外阅读:
方法一:读、说、写、编、演
读,朗读精彩句段。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说,用自己的话讲述读物内容,讲述文中主要人物,讲述文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讲述,声情并茂的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写,写读书笔记或批注。下面会就感受式批注读书法进行详细的叙述。
编,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例如手抄报、读书卡、推介卡等,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演,表演。指导学生把童话、寓言等小故事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
方法二:感受式批注法
一抓住词语。抓住表示修饰的词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外貌的词语;表示数字的词语,具有意义的四字词语或成语,引导说词意,谈感受,举实例;
二抓住句子。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含修辞的句子,我们还可以抓住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句子,通过说句义,谈感受,举实例;进行感受式批注。
三抓住片段。让学生这个片段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描写?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收获或感受。
四抓住全文。文章的布局谋篇是怎样的?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有些有什么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学习实际谈谈感受。
方法三:课内延伸课外,规律迁移
在课内知识传授时紧扣单元训练目标把课文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可以按以下的模式操作:单元通读,整体感知——典型示教,传授方法——把握规律,强化牢固——迁移运用,自主实习。
四、丰富读书活动,分享读书成果
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外阅读。例如:开展讲经典故事比赛,脱稿讲故事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以优美的语言为大家诵读脍炙人口的传世美文,以此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水平;开展读书汇报会,展示读书所得,可以是剧本的表演、美文的诵读、读书心得的朗读等;开展读书卡、推介卡、手抄报、读书心得的评比;开展“阅读之星”“书香少年”“书香育人班”评比。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