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探究 教会学生选择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 刘涛
[导读]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自主探究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首先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自主探究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首先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如何选择的问题,譬如学生探究问题的选择、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材料的选择、探究活动的选择,老师和学生时间分配的选择等。选择,一举改变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布置你完成”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  引导选择
        在科学的实验中,由于学生都是做同样的实验,以前为了保证学生实验成功,做的演示实验较多,而在今天科学课的探究中,更应注意点拨,让学生自主选择。如在上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指纹》一课中,在表演了用铁粉“刷”出的指纹后,让学生自己玩指纹,在玩前,我只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把指纹取在纸上,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这时,学生讲出了用透明胶带、印泥、水彩笔涂、圆珠笔涂取等许许多多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取指纹。在学生玩指纹,感知指纹时就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了一些“?”随后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我的指纹是什么形状的?”,“我的指纹像什么?”,“我的两只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我的指纹与小组同学的指纹是否一样?”,“我长大了,我的指纹会发生变化吗?”等许多让你学生觉得好奇的问题,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后,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研究的问题开展研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最后的小组展示中,学生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用画、印、写、比较等方法。特别是学生对指纹的描述,如指纹像山,像波浪,像年轮,像拱桥,像龙卷风,像大轮胎等等。比喻都十分生动而形象。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辅导  自主选择
        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要使探究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学生选择哪种探究方法也是直接会影响探究活动和效果。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安排的第一个活动是“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中用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材首先安排有意安排有争议的小纸片、铁盖,它的沉浮,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沉浮的两种基本方法:A把物体放在水面,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B把物体放入水底,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教材的意图是得出研究物体的沉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他们自己选择了我第二种方法,理由是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少实验中其他因素的干扰,研究时能得出比较统一的结果。让学生感知在选择实验中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再如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先出示三个不同大小、不同水平面的瓶子,让学生猜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学生在猜测后,提出用杯子、瓶子或量杯来比较水的多少。学生自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材料杯子、瓶子或量杯来比较水的多少,使学习方法趋向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的整个过程。
        三、科学分配学习的时间  灵活选择
         体验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实践证明,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学会。因此,在我们在课堂中时间分配和活动安排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如我在上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这一课时,在做分离实验来区分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的对比实验时,我选择每个小组分别完成这三个分离实验,将近花了十几分钟时间,这样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就不够了,而且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次,我选择了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分别完成一个实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发现了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这样学生探究活动中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做了探究,还发现了许多的其他的问题。再如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钟摆的摆动速度的研究》先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在时间上大量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的关系,学生就有了充分的时间自己去探究,真正的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学生自已发现了摆的快慢只与摆绳的长短是有关的。学生在实验中还发现了在计时的时候也会产生误差,等等。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课堂中我们教师对学生活动安排和时间分配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学习。我们要从关注探究结果到同时关注探究过程。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对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工作效果、生活机遇、乃至前途命运。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如何“选择”。我们要致力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搭一个学习的“脚手架”,设立一个以学生表演为主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地探究者,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生成为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