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罗洪军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罗洪军
[导读] 本文主要是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摘要: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处于基础性地位,抓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保障学生能够开启智慧之门的前提。本文主要是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方法;策略
麻栗坡县马街乡中心学校 一、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在识字上有不竭的动力,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确实如此,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识字效率低下,会认、会写的汉字达不到课标要求,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其它内容的学习或阻碍学生对其它学科的言语理解。因此,语文教师要如何“授之以渔”,让学生快速掌握识字、认字的法宝,通过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宝藏,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和促进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成因
        虽然发现问题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但是往往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发现多少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以便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那么形成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低下的原因在哪里?通过近年来我对全乡学校,特别是偏远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调查研究,发现其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教师语文专业素养不高,导致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更是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专业搭配不够科学、合理,给识字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常常是利用一本书,一支粉笔,读、写、抄、练一个模式教到底,对于原本内涵丰富、有趣的汉字,教师都是千篇一律地按照读字音,记字型,抄写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忽视了多媒体、卡片、实物教学的综合运用,整个识字过程完全漠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将灵活多变的汉字认知演示成了呆板的汉字模板,使识字的趣味性被枯燥、乏味所代替。长期下来学生对于汉字的探索欲就会渐渐降低,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就慢慢被吞食,兴趣都丧失了学生又怎能学好汉字呢?
        2.教师通常“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导致识字方法缺失
        我们教师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事实上这是说着容易做着难,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案例中发现,部分语文教师本身的汉字学习方法都存在问题。对于“象形、会意、形声”等不同类型的汉字教学,教师没有根据字形特征,选用合适的方法来教学,以至于学生也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导致教学活动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3.识字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巩固和提高
        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本应充分地利用好生活环境这个大课堂,使识字教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生活处处皆教育。反之,如果离开生活实际来进行识字教学就犹如无源之水,用完即枯,毫无再生能力,不幸的是这种灌输式、孤立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成了我们多数语文教师屡试不厌的识字教学模式。他们一方面将生字学习的场所往往只局限为课堂,认为只有教室才是学习的主阵地,才能进行识字、认字,把识字教学作为一种特定范围内的孤立对象,就忽视了对课外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教师不善于利用生活这个大教学环境来学习、巩固和检测所学过的汉字。这种教学模式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因此多数学生达不到学段内的识字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解决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针对性措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学会独立识字。”根据课标要求,针对学生识字教学效率低的问题,结合学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问题的主要成因,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段内的识字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我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策略。


        1.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作为识字教学的切入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这句话传递出来的关键信息是“主动与兴趣”,这正应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识字情境,以趣味引领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才能使其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以传授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作为识字教学的根本策略
        识字即认识汉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记住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客观联系来记住汉字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由于在小学阶段3500个常用的汉字中,基本上都是表意文字,从造字的方法上分主要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接触最多是象形、会意和形声三种。因此,我主要以这三种类型的汉字教学为例来进行讲解。
        (1)教学象形字的基本方法
        象形文字作为低年级汉字学习的基础,虽然数量不多,但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对于学习汉字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象形字的字形和实物形状比较相像,因此采用“图像演示法”进行象形字的教学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掌握。
(2)教学会意字的基本方法
        “会意字”就是将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如从、众、采、休等都是属于会意字的范畴,其数量较象形字而言就多得多。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是什么?再根据构字元素,理解会意字的意义,最终能够达到“见字明义”的程度。
        教师在会意字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两个关键:一是要让学生复习或明白会意字的构成部件是什么字,其意义是什么?二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会意字与构成部件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有哪些?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能够“见字生义”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求知欲望。
(3)教学形声字的基本方法
        据统计,形声字的数量在汉字学习中所占合体字的比例是最大的,达到80%以上,所以要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能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形声字的教学,要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构字特点,根据声旁与形旁的关系结合字义来强化记忆。并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表述自己的识记经过及不同的识记方法,教师在关键处进行引导、点拨,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3.以生活环境这个大课堂为识字教学的主阵地
        根据儿童的记忆遗忘规律,要让学生能够学得多、记得住,忘得慢,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教室这个小课堂,还应该充分利用好生活环境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体会“生活处处皆教育”、“生活即课堂”的含义。教师要用好这个环境就要多鼓励学生去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文字信息,板报上、字画上、宣传标语上、广告语等等,让学生由无意识记逐渐养成有意识记。而教师可以在班上定期组织讲故事、诗歌朗诵、广告语大比拼或识字、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会等等,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积累通过这样的展示平台得到充分的彰显,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识字、认字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先要有法,且贵在得法和学会坚持。只有让识字、认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求,使识字教学成为一种常态融入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富有生命力,成为长流之水,取之不完,用之不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友 郑德京.小学心理学、教育学教程实例分析【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第一版
[3]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为思维而教-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华艺出版社,1999.第一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