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立德树人”理念成为了小学教育的一项根本目标。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改善以往枯燥的说教方式,运用更多诗意元素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成为了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诗词是我国数千年发展中所沉淀的文化瑰宝,不仅用文字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其中还包含了一些道理。将诗意与小学德育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教育新方向。本文就让课堂充满诗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诗意课堂;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
前言: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重在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立德”作为根本教育任务,将“树人”作为教育核心。很多诗词中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将诗词作为一种载体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意境,还能使得很多德育知识以更加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到构建诗意课堂的意义,并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一、巧妙运用诗意的语言
诗意的课堂能够更好的在情感层面激发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运用诗意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诗词不仅能作为情感的依托,还能带给人温暖的力量,用语言艺术传递更多的信息[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意的语言能更好的向学生浸润德育文化,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例如,教师讲解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部分时,可以用几句与中秋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渲染气氛,使学生能感受到诗句中蕴含的思念,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人。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离别一和久,七度过中秋”、“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通过这些诗句使得课堂中充满诗意,也能将学生带入到中秋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感状态当中。
二、灵活创设诗意的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了一种得到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构建诗意课堂的目标下,教师可以将诗意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主题,使学生能获得更加多元化的感知。诗意的情境不仅优美,还充满着能量,从而更加自主的参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畅游在传统文化与德育理念的世界当中。例如,教师讲解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冬天”这个部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冬天景色的动画,并根据动画的内容展示几句诗词,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简短的诗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笔下的冬日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了解哪些描写冬日的诗句,与大家分享,或者谈一谈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自己曾经经历过哪些温暖人心的事情。
三、积极开展诗意的活动
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感知得到升华,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诗意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身心更加愉悦,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浸润,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2]。
例如,教师讲解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个“用诗句表白父母”的活动。从古至今,留下了很多赞颂父母亲情的诗句,比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万爱千恩百苦,疼我熟知父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关于父母亲情的诗句,并制作一张“感谢卡”,将诗句写在卡片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另外,以这个活动为基础,教师还可以请学生的父母从网络中查找一些关于亲情的诗句,与孩子共同学习,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能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能在诗意的活动中对亲情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
四、合理营造诗意的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一些诗句能更好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以更加轻松的状态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当中。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诗句为学生营造诗意的氛围[3]。一旦学生能真正融入到诗意的氛围中,能使其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讲解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个部分时,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诗句,比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诗句,尝试分析一下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营造诗意氛围能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到课程内容当中,从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
五、适当融入诗意的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我国很多诗句中也有相关的游戏,比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诗意课堂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一些具有诗意的游戏导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在游戏的乐趣与诗意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例如,教师讲解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个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到操场上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比如,猜灯谜、放纸鸢等,使学生能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游戏中所蕴含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并能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陶冶情操,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综上所述,构建诗意的课堂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新视角,不仅有利于实现跨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还能使得德育知识以更加简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构建诗意课堂的目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诗意的语言;灵活创设诗意的情境;积极开展诗意的活动;合理营造诗意的氛围;适当融入诗意的游戏。通过本文对让课堂充满诗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崔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20(07):187.
[2]李玉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0(05):71-73.
[3]陈华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