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与思”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吴征
[导读] “做”即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摘要:小学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做与思”的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其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践行课堂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拓展学生认识和探究科学的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未知,发现新知,从而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小学科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 做与思 应用路径
1“做与思”的教学理念
“做”即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体现的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如实验、观察等;“思”即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想象与思考,体现的是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如实践之前方案的制定、实践之后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等。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做与思”有效的融合起来对小学科学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
2“做与思”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2.1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有效的诱导、启发和激活学生“做与思”的融合意识。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有效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做与思”的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实现成长和发展。使“做与思”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利用实验操作、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性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关于空气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讨论自身对于空气的认知,再引入“空气是一种无处不在、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等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的掌握空气的性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2设计疑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疑问,提出一系列问题,不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将“做与思”有效的融合起来,在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在思的同时进行实践,有效的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做与思”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突显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冷热与温度》时,教师可以利用道具来辅助教学。准备一杯凉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让学生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

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水温的下降有没有规律?等问题。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通过谈论探索和实践学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与思”思维融合,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帮助。
2.3有效互动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仅是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学生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真正的领悟和掌握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可利用实验、游戏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做与思”有效融合。
在有效互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差异化教学。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和认识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并对科学形成独特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吸热与散热》时,教师可以提供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等实验材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分别开展实验。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移开酒精灯隔段时间再测量水温,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吸热和散热现象。
2.4贴近生活
科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建立完善的知识认知体系。
在科学教学中插入生活实例,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实际生活的认知度,给与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做与思”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昼夜交替现象》时,教师可以从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又从西边落下这一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出现这一现象与什么有关。再逐渐引申出昼夜交替的概念,昼夜交替的原因等知识点。让学生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发散思维,深入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做与思”的教学理念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茜茜.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教学方法探究[J].活力,2019,(24):231.
[2]徐洪成.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做到"做与思"的有效融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4):27.
[3]冉松.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54-155. 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7.31.154.
[4]曾瑞芳.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