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杨通秀
[导读]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摘要: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但是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崇拜明星、崇洋媚外,对爱国主义思想淡化。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给学生经常灌输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的知识,启迪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国家观。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从小开始确立报效祖国的志向,长大后要为祖国贡献一切的高尚品质。
        一个人只要有了爱国之心,他就会为祖国的贫穷落后而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而骄傲。例如:1910年,12岁的周恩来在学堂读书,一天,先生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学生回答为了知晓道理而读书,也有人回答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人说是为了赚钱继承家业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严肃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12岁读书时立下的宏大志向,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莘莘学子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激励了无数学子为了国家而努力读书的精神。这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启迪作用。班主任要教育学生,不同时代青少年学生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这一代学生就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
        二、借助经典诗歌、名言名句从情感上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许多革命歌曲、经典名句和诗词佳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爱国之情。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班会课,多讲一些有关爱国思想的经典诗歌、名言名句,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班级里举行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歌唱比赛:《英雄赞歌》和《映山红》,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那些老革命的经典歌曲的爱国激情。如《我的中国心》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唱起来使人心潮澎湃,充满爱国激情。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例如:宋朝时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些名言诗句在陶冶情感方面,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从氛围上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从氛围上给学生一种享受,也可以陶冶情操。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氛围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园的围墙或者板报写上一些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标语。又如,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适当地安插一些有关爱国的名言名句或者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也可以在走廊、教室墙上适当的地方贴上一些伟人的照片。这样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还起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四、利用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民族英雄等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文化,古今中外,自上而下,爱国事例不胜枚举。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历史课教学中深入发掘爱国思想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要学生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等,起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引发青年学生反对卖国贼的行为。他们高喊着“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爱国口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育学生每个时代青年学生负有不同的历史责任。那时的中国虽然处于腐朽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但是有一大批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承担起复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比如,矢志抗日的将军吉鸿昌在1931年9月21日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吉鸿昌刚到美国时,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天,吉鸿昌身穿整齐的军装,走在纽约的街道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你是日本人吗"吉鸿昌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挑衅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高大魁梧的军人"吉鸿昌异常气愤。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回去后,立即做了一个约半尺长的牌子,用毛笔写上"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还在下边注上英文。从此,每逢上街,他都挂着牌子,昂首阔步地穿过人群,显示出一个中国人不容蔑视、维护国格的昂然气概。
        再比如讲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南京大屠杀时,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有何感想?日军侵略中国,攻陷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杀我国同胞,达到三十多万,犯下滔天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努力学习!班主任利用这些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学生懂得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落后,遭到列强侵略。我们得到一个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努力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思想。
        五、开展一些有关爱国活动从实践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活动。比如:一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鼓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二是讲“英雄故事”比赛、举行爱国诗歌朗诵比赛,使学生从中渗透爱国,体验爱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的影片、书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爱国、感悟爱国,得到更深刻地爱国教育;四是利用“清明节”、 “十一国庆节”重要节日,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举行升旗仪式,宣誓仪式。我校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故事,给烈士敬献花圈,用扫墓的形式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得到洗礼。五是利用五四青年节、 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出版“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发挥班级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将爱国主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落到实处,创造学生亲手制作爱国机会。通过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奋斗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从小抓起、从现在抓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抓起,时时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做到表率作用来教育学生。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作者简介:杨通秀(1978-10),男,侗族,籍贯:广西三江县,学历:本科,职务或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