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金培芳
[导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依托实验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开展高质量的生物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基于实践的操作,来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生物概念和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让学生依靠实践的形式来获得真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依托实验教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策略方法  优化实效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中,生物教师应当全面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价值和作用,认真地钻研实验教学的策略和手段,从而进一步激活生物实验课堂的活力,助力学生实验操作素养和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呢?
        一、强化实验基础渗透,确保实验有效实施
        一个实验的开展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生物实验,对于生物实验室操作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并不是很熟悉,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精准、细致的指导,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在生物实验的操作中遇到问题,以至于实验停滞不前。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前,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学生做好开展实验前的充足准备。
        比如,在《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教师向学生设计“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这一实验。在实验开展前,教师先对学生解析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对背后的生物理论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随后,教师为学生梳理实验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实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步骤当中的内在逻辑。之后,教师再对学生介绍实验的现象,以便学生在实际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现象来验证自己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紧接着,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渗透一些实验现象观察的技巧,让学生在实际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微小的细节,完成对实验现象的记录。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为学生的安全增添保障。
显然,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内容的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在正式开展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条不紊地实施实验的步骤,逐步完成对生物实验的探究。
        二、结合生物素养分组,真正体现学生价值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大多数是分组探究性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生物理论和生物现象的分析。在生物课堂中,教师有效地开展分组探究实验,能够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思维,让学生从实验中汲取养分,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物素养,对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小组人员的合理安排,真正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验体验。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中的“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了“天竺葵、黑纸片、碘液”等操作素材后,可以对学生的实际生物素养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学生所带有的生物特质,如有的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分析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实验现象的记录能力较强。之后,教师以优势互补的原则为标准,进行小组人员的安排,使得小组当中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随后,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并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身的位置,找准自身的价值,从而在与他人进行互帮互助中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
        当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优势对实验小组人员进行安排后,能够强化学生在实验当中的存在意义,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实验操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彩,促进实验的有效开展。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弥补演示实验不足
        演示实验是生物实验当中的有机组成,主要指需要教师来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现象和实验流程观察的实验项目,但是与教师的数量相比,学生的数量是超出许多的,当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进行生物实验的演示时,后排和两边的学生会因为视角的问题而降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效果,以至于教师的演示大打折扣。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可以改变演示实验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操作的视频,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观看,从而最大范围地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观察。
        例如,在教学《饮食与营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食物中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演示实验的流程。在课下,教师先在网络中检索“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一实验视频,并根据学生的生物实验认知思维,对检索到的视频进行筛选和下载。在课堂中,当教师向学生教授鉴定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清楚鉴定的步骤,以及在鉴定过程中使用的各个方法。在让学生观看视频前,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出示“在视频中都鉴定了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都是怎么被鉴定出来的呢?”等问题,提高学生观看视频的目的性,让学生在解决完这些问题的同时,完成对演示实验的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也能够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尽可能地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都可以在直观的画面中完成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加深对背后生物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效能,生物教师应当从实验教学的细节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渗透,发挥学生的差异优势,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逐步落实实验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益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20.3
[2]于东帅.基于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2020.2
[3]蔡国盛.论证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实践[J] 生物学教学 2018.12
[4] 朱尕五.浅谈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6.26
[5] 卢永峰.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探析[J] 才智 201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