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之后反馈到真实生活中的教学活动。小学美术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用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美化生活,真正让美术成为学生们喜欢的一门学科,成为学生美化生活的依托,提升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与审美水准,本文主要是就美术教学与生活化教学互相融合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小学美术方面的教学学习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融合;有效策略
引言:美术是人们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在美术教学与生活化的有效融合也是帮助学生美化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感。怎样让小学美术与生活化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提出以下三点策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现生活化的艺术美感,提升学生审美;激励生活化的美术创作,表达学生感悟。
一、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符合学生学习美术的状态下,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感受,大都是从欣赏、实践开始的,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对小动物、禽类、童话比较感兴趣,以游戏性活动学习方式为主。例如在学习剪纸这一课时,可以参观专业做剪纸的文化体验店,首先让学生们先通过视觉感受剪纸的文化内涵,看到剪纸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观看老艺人的剪纸娴熟技艺,跟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再由学生们自己动手剪刻简单的作品,例如各式小动物等等。在学生们制作过程中,普及剪纸的历史,由来,发展历程,以及到了现在剪纸制作工艺的变化,在体验过程中深化文化内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剪刻简单的剪纸作品,感受过程的美妙,视觉的冲击和自己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收获。之后由老艺人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点评评价,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下次改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要跃跃欲试了,就这样学生在生动、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减值的制作。
学生们对生活中的事件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用活动性、合作性学习方式和激法学生们的主动性。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就是表现的过程,表现的过程是一个精神与注意力比较集中,能让学生们融入到情境中,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保证教学质量。
二、发现生活化的艺术美感,提升学生审美
将美术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对生活的美有更多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可以针对这一特性,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教师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的事物,去发挥,去想象,去体验生活中的艺术性,例如让学生们画树叶,感受大自然的美,可以带学生们观察校园里的树,摸一摸树皮,感受它的纹理;摘下树叶,看一看它的脉络,形状,颜色;选择低一点的枝丫,观察它的长势,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没有相同的结构,发现身边事物的小美好,通过细致地观察,体会,学生们在回归到课堂中,就能把自己看到的树叶,画下来,表达自己的认识。通过类似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留心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学生们渐渐能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们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之后美术上的创作打下基础,让学生形成美感意识,提升审美水平。
三、激励生活化的美术创作,表达学生感悟
美术本身就是独具创造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感受,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情境下自由创作,自由地发挥。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创作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自由地创作,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感受,自己对于美的体会,支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的氛围中,放松学生的身心灵,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因为学生对于美术的感受也是来自自己对周围环境、周边生活的体验,所以教师可以以此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来进行美术创作,透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日记式的绘画美术作业,学生们在进行美术创作后可以写下创作的感受,或者创作的经过,遇到的困难,以及心情如写日记一般做一个小标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也清晰了自己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心的感受,同时在绘制画面时,由幼稚变得娴熟,由最简单的线条变换出更复杂的色彩,由原来的的不懂变得学会欣赏,由不懂绘画的技巧变得越来越清楚线条的意义,光线的明暗。真正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再一次又一次的创作中,学会表现对美的感受。而且这种小标注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也是对学生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激励学生呈现出更好的美术作品。在这些妙趣横生、趣味盎然的美术标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提升学生的美育情操,更培养了学生用美术的的基本技能学会了表现美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美术不仅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充分体会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生活实践和美术相结合,提升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扬.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7(9).
[2]苏烨妍.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7,000(004):97
[3]何峰.分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000(01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