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体育的教学意义得到进一步凸显。投掷实心球作为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如何提高实心球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实心球作为一个投掷项目,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质量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初中体育;实心球;教学质量
前言: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中,实心球是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属于技术性较强的投掷项目。很多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较弱,加之没有对实心球的投掷技巧形成扎实的掌握,难以在投掷时有效发力,使得投掷距离较短。如何提高实心球投掷教学的质量成为了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应该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形成清楚的认知,并能采用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投掷实心球的训练活动。
一、为学生讲解实心球的投掷技术
只有学生掌握投掷实心球的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投掷实心球需要全身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1]。具体而言,投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球。将两手的五只自然张开,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放在球的两边,将球夹住,大拇指扣在球后部,两手掌均匀将球包住;第二,站立姿势。两脚一前一后开立,前脚掌与起掷线之间的距离大约保持在20与30cm之间,前脚与后脚之间保证一脚距离,左脚与右脚之间的距离约为半脚,后脚跟离地,身体放松,两手自然拿住球,将重心放在两脚之间,稍微偏前,眼睛朝前下方看;第三,出手前。向前后以较大的幅度摆动2、3次,调动身体机能,当球到达头顶,身体的重心会落在后脚掌,身体呈“满弓状”;第四,最后发力。该环节比较重要,动作的准确性与球的初速度以及投球的角度之间密切相关。结束预摆后,两手拿住球用力从后方向前摆,两脚蹬地,从下至上纵向发力;第五,球出手。球出手的一刻,后脚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迈出一小步,通过屈膝的方式使重心向下,保证身体平衡。
二、提高实心球投掷质量的若干练习方法
(一)练习出手角度
首先,梯级辅助练习:对梯级进行适当选择,梯级斜度一般为30-50°,顶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在2米以上比较合适,操场周围的阶梯、斜坡路等都可以作为练习的场地。由低处向高处投掷时,需要学生面向梯级站立,保证合适的距离。一般情况下,3-5米的距离最佳[2]。
其次,标志物练习:选择一面合适的墙体,在距离地面的2-3米左右的位置用笔画出一个圆圈,学生的站立位置应该大约距墙2米处,对准圆圈进行投掷练习。最后,限制高度。将球投过系有横线的标志杆,在距离投掷线约2米的位置放置2个是高大概在2米的投掷杆,要求学生将球投过横线。
(二)提高出手初速度
第一,鞭打练习。挥动手臂至前上方进行练习,在前上方固定一个标志物,保持两脚左右分开,与肩的宽度相同,用两手握住球举到上方,用单臂进行交替向前上方进行鞭打练习,将蹬地、收腹以及前移重心等动作相结合,再用双臂进行练习,按照动作由慢及快进行过渡练习。第二,拨球练习。教师为每个学生发一个球,向空中进行垂直拨球练习,使手指形成感觉,向地上垂直进行砸球,使得手指拨球与鞭打练习相结合。第三,压肩。这项练习方式能够使肩部关节的柔韧性以及灵活性有所提高[3]。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并且同时进行压肩练习,也可以将单杠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压肩。第四,“满弓”练习。两个人为一个组,一个学生以马步的姿势站立,将腿部顶住另一个学生的腰部,进行搭桥练习。
(三)提升身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首先,上肢和下肢进行力量练习:推车、推手以及俯卧撑等都能成为学生进行上下肢力量练习方式。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负重直腿跳、互相背人跑、跳上跳下台阶、蛙跳等;其次,腰腹力量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主要是跪正投掷实心球、站立或坐投掷实心球、快速进行仰卧起坐、搭桥等;最后,腰部与腿部发力的协调性练习,将两脚分开,在原地站立,正面抛、掷实心球、侧面抛、掷实心球、向后抛实心球等。有效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提高实心球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初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向其传授正确的投掷练习方法。有效的实心球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综合力量。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实心球的教学意义形成正确的认知,并能开展有效的实心球教学活动。通过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质量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优化初中体育实心球投掷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章豹.立足特色,技术为基——初中实心球教学投掷技巧的提升策略[J].田径,2020(03):19-20.
[2]孙国有.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错误技术动作纠正[J].田径,2019(11):21-22+18.
[3]邵相瑞.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发力过程分析[J].田径,2019(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