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教育思想谈小学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张舒羽
[导读] 本文针对于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促进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做简要分析,以供相关教育者借鉴。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体系不断的呈现多元化,也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做合一”,也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本文针对于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促进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做简要分析,以供相关教育者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音乐;创造力;发展
        引言
        以往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依旧是一种滞后性,思维和方法得不到一定的创新和提高,这大大阻碍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也大大降低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抵触心理,从而更好的为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发展小学音乐创造力意义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是基于,以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和学是融会贯通的,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来促进教学的真正意义,从而使教学合一。《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音乐教育需要融入社会的大环境,这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
        在日常音乐教学生活中,小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思维单一等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家庭以及学校教育都和陶行知的教学思想背道而驰,另外,小学生因为自身文化积累不够丰富,也缺少基于“美”的认知,从而缺乏自身创造力的培养。当一个民族的小学生不在有创造力,只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这对于教育界非常可悲的,也是值得广大社会深思的问题。小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加深自身人格的塑造,陶冶情操,升华灵魂,因此音乐教师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学十分有意义。并且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延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小学音乐课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小学生音乐学习联系实际,结合实际,从而使小学生摆脱传统音乐学习的束缚,从而提升自身对于“美”的感知,也提高了创造力的培养。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应用策略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引领学生去学习教材上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学生音乐时,由教师演唱一次,然后底下学生在跟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加以模仿,整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重复和机械的教学运动,更加重了学生的乏味和对课堂的抵触情绪。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教学要与生活相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任务中,不能只为“教学”而教学。
        音乐是培养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和外界的认知能力的基本科目,它需要灵活应用,尤其是针对于小学生当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身心和基础的三观。这更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发现到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就不必仅仅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任务适当的延伸。例如,当外面春风和煦,草长莺飞时,教师可以带领教学材料,引领学生去课外操场,可以根据外面春分旖旎的景象,去把春天和实际教学任务相结合。

可以带领学生们在春意盎然的操场朗诵音乐教材,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或者是带领学生们去结合教学内容去组织活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时下特别受小学生欢迎的动画片及电视节目,去鼓励小学生表达他们喜欢的音乐,使音乐教学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一方面能够使传统的音乐课堂摆脱掉沉闷、单调的傀儡外衣,另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更符合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使教学和生活融入在一起,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也为学生发展音乐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音乐艺术性与实践的统一
        立足于上文,音乐教育是为了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力,其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并升华灵魂,而音乐教学单单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将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相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要有所改观。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歌唱时,就要先将实际生活中带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有一个具体的画面。从陶行知教育理念来讲,音乐教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教学做合一”,更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音乐艺术性与实践的统一。
        (三)因材施教,多媒体结合教学
        小学生基于身心还不成熟,人生阅历和经验还有待完善,所以对于外界的具体认知,多半是根据其主观的具体事物上。而音乐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学科,它更多的需要人的抽象思维,这种抽象思维也可以说是天赋或者是先天性能力。天赋我们无法去决定,但是后天的培养、时间的积累都牢牢掌握在教师的教学任务中。陶行知教学理念中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清楚掌握学生的特点,不能操之过急,结合学生得的不同特点,给出不同的培养方式,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使其增加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而对于先天具有优势的学生,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其更完善自身的音乐学习。分类加以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增强对于音乐学习的主观性、积极性。
        其次,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可以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能够使音乐教学中的歌声、画面以视觉及听觉的方式直接灌输在小学生的感观世界里,日积月累,使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带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音乐创造力得到更宽阔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到陶行知教育思想,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音乐教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而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小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得以提升,从而带动音乐课堂的效率,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剑.教学做合一——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8):6-8.
        [2]臧翔翔.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课堂的指导价值[J].音乐天地,2017(08):8-11.
        [3]顾美霞.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3(02):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