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时速400公里标准化动车组空调控制器连接器制作的相关工序,并对制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案,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提高了空调控制器连接器制作的工作效率,对今后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标准化 空调控制器 提高效率
前言:时速400公里标准化动车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动车组,空调系统更是车辆运行的重中之重,在试制的时速400公里动车组中空调控制器与中压柜分离为两个单独位置,空调控制器需要安装在一个间壁柜内。按照正常的工序划分要安装完间壁柜后方可施工,但施工周期中还有内端拉门安装、内部显示器安装、二次间壁安装等工序,这种情况造成操作空间变的尤为狭小,工序交叉导致工作效率严重降低,同时导致这个工位的多个工序周期紧张。不仅影响生产进度,还对实物质量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1、工序组成及现状
针对这个问题,对空调控制器制作工序的工艺过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由最后一道工序连接器恢复向第一道工序分线进行逐一推进,保证插头恢复美观、回弯半径合理的前提下,对线束的长度尺寸进行测定,通过打破固有的工艺步骤,将空调控制器插头制作提到间壁工序的前面,通过改善施工空间来提高施工的效率。
2、具体实施方案
因为每台车的空调控制器间壁柜的结构都一样,所以就用三根木板作为原料制作了一个工装。主要原理是利用间壁以Z线为轴,限定X线和Y线所能达到的最终角度,并由此确定X线上的=61-A01-X1到=61-A01-X4之间的固定点距离统一为10cm,Y线上由进柜口进入后固定点距离统一为15cm。利用此工装的目的是保证每台车空调控制器恢复的标准都达到统一,这样就可以对每个插头的线束进行准确的定尺。定尺标准为:从车体扎线板处量取=61-A01-X1的长度为205cm;=61-A01-X2的长度为210cm;=61-A01-X3的长度为215cm;=61-A01-X4的长度为220cm。
根据这个尺寸断完线后,进行连接器的插头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2.1电缆处理:将电缆绝缘外层用剥线刀去除80mm,将电缆屏蔽层留35mm,屏蔽外翻去除屏蔽层与单根线芯之间的塑料层和填充物。翻转过来的屏蔽层上套入长度为30mm的热缩管,将屏蔽外露10mm,用热风枪进行热封。
(注:使用单根屏蔽夹时,将屏蔽外露7mm)根据接线表的信息,将电线的单根线号套在相应的单根电线上,将接线表颜色列对应位置用绿色荧光笔涂打;
2.2剥线:用剥线钳去除线芯绝缘皮,线芯剥离长度根据线径粗细和使用端子的种类决定(Han D的剥除8mm Han E剥除7mm);
2.3端子压接:使用调整好钳口并装好定位销的压接钳,将插针与相应的电线进行压接,压接时不同种类的端子要用不同的定位器。不同的线径用不同的档位,Han E 压接针所适用导线截面为 0.5mm2、0.75 mm2、1.0mm2 、1.5 mm2、2.5 mm2、4 mm2 。采用压接针凸缘上的标记来区分其压接针径。Han D 压接针所适用导线截面为 0.14mm2 ~0.37mm2 、0.5mm2 、0.75 mm2 、1.0 mm2 、1.5 mm2 、2.5 mm2 ,根据压接针孔内径来选择适合相应导线的压接针(注意压接后检查压接质量,保证压接完好方可进行接线);
2.4接线:根据接线表,对照接线表中相应的单根线号,将插针送入到芯体相应的接线位置,保证插针完全进入芯体里并卡紧。按照接线表对应接线位置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在接线表该线号起始位置后半格标记“√”;
2.5屏蔽桥安装:根据图纸文件将屏蔽电缆用屏蔽卡固定到屏蔽接地框架上;
2.6单根线接线:根据接线表,对照接线表中相应的单根线号,将插针送入到芯体相应的接线位置,保证插针完全进入芯体里并卡紧。按照接线表对应接线位置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在接线表该线号起始位置后半格标记“√”。
等连接器组装完毕后将插头进行保护,等待后续空调控制柜安装完成后进行穿线;
2.7穿线的预留长度如下:从间壁入口开始量取=61-A01-X1的长度为100cm;=61-A01-X2的长度为105cm;=61-A01-X3的长度为110cm;=61-A01-X4的长度为115cm。长度预留好后的线束进行十字捆扎在间壁横梁上;
2.8利用定位工装进行插头恢复,这样只保留了四分之一的工作量在原有的工位。
3.结论
这个方案就是利用打破常规工艺步骤的思维加上自主改善的创新恢复定位尺,将空调控制器连接器组装工序进行重新的定义,在原本的工艺基础上对施工顺序进行调整,使得这道工序可以增加到两个人为作业单元进行施工,缩短了工作时长4个小时,而且空调控制器连接器制作工序的实物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操作者不再盲目地进行断线、走线,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施工。而且在工位调整方面,将工序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不再受到内装件的制约,施工过程也没有交叉工序,在公司正在推动的工位制生产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解决了此工位工序交叉严重,工期安排紧凑的难题。为以后时速400公里动车组的量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电操作应知应会》 2010年6月 编制:刘殿卫等 审核:赵明
2、《动车组电气连接器与相关问题研究》 商品与质量 任彦龙著2017年
作者简介:
许涛(1989.09-),男,吉林省长春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师,研究方向:高铁动车制造及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