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期   作者:克衣沙尔·克尤木
[导读] 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了现代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态
的、囊括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全面报道某个新闻主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在现代新闻领域中,这种带着“专题”标签的网络新闻,非常能够吸引读者的持续关注,获得良好的曝光效果,可以说,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已经以其强势的新闻呈现能力,占领了网络新闻的制高点。本文从新闻策划的角度,对网络新闻的专题策划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网络新闻行业从业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研究分析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概述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支持,对各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以对特定事件与主题新闻信息加以汇总。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交互性、多元性、海量性与及时性的特征。过去的新闻编辑模式的显著特征是网络性、延时性以及平面性。网络新闻的出现与发展突破了传统新闻的空间与时间界限,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必须要有全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在新闻内容中体现出及时性、立体性、互动性、边缘性、平民性与特色性,从而从各方面来提升网络新闻的整体质量与编辑水平。
二、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现状与问题分析
         优质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可以显著提升网站的点击率,并产生良好的新闻传播效应和舆论引导效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网络新闻的专题策划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基本形成了成熟的策划机制,但从客观来看,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将我国网络新闻专题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2.1趋于表面化、同质化
         网络新闻专题,是新闻报道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化的新闻报道形式。但基于网络存在的诸多不规范性,导致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也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化、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由于缺乏监管,这种竞争往往是恶性的甚至不择手段的,在信息传播飞速的互联网环境当中,一旦某家媒体刊出了网络新闻专题内容,其他媒体网站马上抄袭到自己的网站上,导致多家媒体网站的专题新闻同质化严重。此外,由于明知新闻可以抄袭,很多媒体网站都不愿花太多时间在专题新闻的策划、编辑上,反正策划得再好也会被别人抄,不如不策划,直接抄别人的,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内容都非常表面化,没有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导致新闻质量非常低。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集中表现为主题明确、传播迅速,但正是这种非常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闻热度的降低,读者知道无论网络新闻专题无论策划得多好,都马上就会过时,被下一个新闻事件覆盖,新闻策划者知道网络中新闻内容庞大,即使对网络新闻专题进行深入挖掘,也不一定有人持续关注,因而不如不挖掘,就是这种主观、片面的思想,导致网络新闻专题的深入挖掘难以实现,表面化、同质化严重,甚至进入恶性循环。
2.2缺乏对多媒体的良好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直观性、立体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网络新闻报道给予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样。但反观当前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存在明显不足。

网络新闻工作者在网络新闻专题策划过程中,习惯了传统的文字新闻编辑模式,这种新闻编辑方式更加迅速、快捷,省去了多媒体编辑带来的很多繁琐流程,因而多媒体呈现方式在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被忽略,这导致仅仅包含有文字的网络新闻内容呆板、僵硬、没有生气,对于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基于网民意识里“无图无真相”的概念,这种缺乏多媒体支持的纯文字新闻编辑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给予读者的真实感。此外,由于受到网速、网站编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包含有多媒体编辑方式的网络新闻专题内容,在打开时容易出现卡顿、迟延或者完全打不开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网页,读者一般都会选择直接关闭不进行阅读,这也是新闻编辑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一个原因。
三、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的创新研究
         首先,要做到传受呼应以实现效果的优化。在编辑网络新闻专题时,不但要立足编辑人员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如何对新闻消息呈现方式进行优化,还要充分结合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要将受众的动态调整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出新闻专题的互动性。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新闻专题编辑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获取信息中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这样不但能够对社会交往与生产活动带来重要帮助,而且还能对受众心理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新闻专题平台为双方的双向传播提供了通道,受众不仅仅需要接收新闻信息,更渴求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发挥自身传播新闻的角色,能够对新闻内容起到反馈与互动的作用,因此他们在接受新闻内容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评论并且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其次,要做到立体思考以保证呈现的多面化。现如今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应用非常广泛,微博与微信等消息分享平台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这不仅给网络新闻带来了发展机遇,还要求网络新闻专题不断调整,实现平面特征到立体化特征的转变。对新闻消息多角度与多层次透视,传递基本信息的同时挖掘边缘高价值内容,展示事件的意义以及其与社会事实的联系,形成连锁效应。受众对新闻消息有着立体化的需求,因此既需要对新闻消息进行汇总以满足自身求知欲,更需要筛除掉垃圾信息以防止信息超载。所以必须要严把政治关、知识关与事实关,既要引导舆论,又要帮助受众理解新闻,报道信息既要丰富,又要方便受众对信息的检索。要合理使用超链接,让线状信息转变为网状信息,对整体专题信息进行深层次剖析,让其呈现形式丰富多彩。
最后,要保证新闻信息的特色性。现如今我国网络新闻规模很大且批量化生产,这就需要在专题新闻编辑中做到别出心裁。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专题新闻没有自身的独特创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立于下风。受众不仅满足于获得基本信息,更需要对新闻事件在更高更新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理解,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因此新闻编辑要注意新闻的挖掘角度与报道深度,以提高新闻的特色与个性。
四、维护专题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丰富,新闻占据了人们浏览的重要部分,接收新闻消息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的重点内容。随着新闻报道大量涌现,报道形式丰富多彩,网民的关注度直线上升,专题成为浏览新闻的首选。因此,要将专题更新作为专题报道的重点,要做到及时更新,完整收录与事件相关的最新动态报道、图片和视频。专题性新闻的关注度很高,这就要求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展开论述,既有面,又有点,形成具有立体观察度的新闻类型。制作专题阶段设置的留言板,主要作用是要收集网民的反馈,调动网民的参与性。在维护专题的过程中,编辑除了需要及时更新新闻、随时微调页面外,还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与网民的沟通、互动与交流。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要给人一种繁而不乱的印象,方便网民对内容的选取和浏览。网络新闻专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把握,从整体进行架构,针对各个制作环节做好细致工作。网络新闻是新时期新闻事业的重要阵地,能够给新闻发展创造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秦州.网络新闻编辑学(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何正权.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的三种意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6-78.
[3]张蓓蓓,张贝贝.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原则——以中国商业网站2012美国大选专题报道分析[J].北极光,2016,(4):203-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