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学生群体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思想观点有着一定的兼容性,这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学校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结合时代的趋势,在德育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用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转化学生不正确的观念。学校德育需要结合当下观念多元化的情况,找到德育的正确定位,并建立学校和社会的完整德育体系,在德育方面形成合力。本文主要是对当下中学德育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加强对中学德育问题的充分挖掘,并对中学德育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探讨如何提升中学德育的实际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标,本文对M中学的德育情况展开了调查,用事实说话,为中学德育提供依据,从而在强化中学德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学德育;现状;对策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整体上看,国内中学生展现出的思想状态是积极健康的。社会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人们的思想道德也是会不断面临新的选择,在新旧道德观念的转变阶段,人们的思想道德也会面临一定的矛盾,中学生的年龄小,阅历不足,加上如今正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很多的不良思想是学生无法看清的,因此有时候学生会陷入到困惑中。青少年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下中学德育的实际开展情况,结合M中学德育情况的调查,找到中学德育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加强对德育开展效果的研究,提出中学德育的建议,希望对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开展对于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以及参考。具体需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是掌握中学德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将调查结果作为基础,分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情况以及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中学德育的一些教育措施。另一方面是在理论方面,希望可以借助本次研究,提升自身德育方面的理论水平,也是为了给学校德育的理论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研究内容
青少年是国家以及民族发展的重要希望,本文主要是对M中学的德育情况展开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中学德育中的不足和原因,找到中学德育的改进思路,提出中学德育的改进对策,从而提升中学德育的实施效果。另外是经过对中学德育的分析以及探讨,为相关部门的德育决策提供依据,为其他学校德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为了给本次研究做好准备,借助网络渠道以及图书馆,收集学校德育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现阶段学校德育的理论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结合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设计德育调查问卷,在是调查问卷中总结出学校德育的客观事实,并对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以及讨论,从而为学校德育提出建议。
二、M中学德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M中学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1、德育队伍状况
M中学现阶段有专职教师112人,其中年龄多数集中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学历方面也比较均衡,其中有90人是本科学历,在职称方面,高级教师有22人,一级教师有50人,二级教师有18人,学科分布并不平衡。在班主任队伍中,中青年占据主要的部分,这些中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强,在班级工作中比较勤劳和认真,但是管理手段十分单一,主动性以及创新性明显不足,学科教师方面,多数的教师有一定的德育意识,在教学中适当融入德育,但是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德育方面做到良好的教师非常少,加上班主任队伍是比较稳定的,导致班级德育陷入到僵局。
2、德育教学建设状况
德育资源方面,课堂德育一直都是占据首要的位置,将课堂作为主要的平台,实现综合渗透以及合作学习,教师要有立德树人的意识。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方面,教学不要仅仅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上,需要对知识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挖掘,尤其是对于资源的挖掘。另外教师将学习方式作为德育资源,在自主学习以及学习引导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去进行思考,并开展小组合作,将学习作为自身的习惯,对周围人进行感染和影响,从而让学习活动有一定的社会性。
M中学比较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德育方面注重校本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在各个年级开设了阅读校本课程,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促进师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德育活动开展状况
现阶段M中学,主要是有以下的德育活动:
(1)书香校园:主要是注重文化建设,将书香校园作为建设目标,在M中学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并借助班会以及广播等方式,对校园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将校园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文明礼仪伴我行:主要是对班级管理进行规范,并落实行为规范,积极加强对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培养,落实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方面,制定出班级常规,在校园中设置文明监督人员,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展开监督以及管理,从而制止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M中学经常举办的,每个月都会设置一个主题,每个星期进行一些活动,德育活动的开展是经常性的。借助主题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自身体验,为学生开展责任教育以及有效教育,让学校德育的内涵得到丰富,并体现出M中学的德育特色。
4、班级建设情况
(1)班级制度建设
将学生日常规范以及学校制度作为主要基础,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班级的特色制度,制度建设是保证班风建设的重要基础,M中学的各个班级,都会制定出一些制度,比如学生素质考核制度、班级周总结制度、卫生制度等。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在班级建设中,精神文化培养是重要的任务,需要让学生逐渐理解班级精神,并转变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比如M中学将“责任型班级”作为文化理念,灌输给每个学生,为学生观讲解这些理念的内涵,让学生在班级实践中逐渐形成集体精神。另外是注重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借助班级内的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凝聚力,这对班级的发展至关重要。
5、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状况
M中学一直以来注重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结合实际的情况,M中学制定出《班主任常规考核办法》、《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办法》等制度,曾制度的层面上,对德育工作以及班级管理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另外M中学结合自身的情况,定期组织班主任会议,对前期的德育工作情况展开总结,并及时将德育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以及问题展开分析,先表扬,后鞭策,对后续的德育工作提出要求,并将班主任的观念以及实践重心,与M中学的要求进行统一,让M中学的各类工作可以有序完成。
(二)调查内容
经过对学校德育方面的调查,了解M中学的德育开展情况,并探讨以往M中学德育方面存在低效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新课标对学校德育的要求,为M中学的开展提出建议。主要的调查对象,是M中学选取教师90人以及学生200人,调查内容,是对德育的重视度、德育方法和途径、师生关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德育内容情况
现阶段M中学对德育的重视,和教师对德育的认可程度,关系到M中学德育的实施效果。
表2.1 对德育重视程度的教师看法(%)
有40%左右的教师,认为现阶段M中学对德育的重视不足,这说明M中学的德育工作,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与教师的期望是存在差距的,德育为首的落实力度有待提升。
对德育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将德育内容分成了几个部分:
表2.2 最受重视的德育内容教师看法(%)
从学校每个月组织的主题系列活动来看,劳动以及卫生教育受到的重视非常高,占据比例分别是47.3%和39.4%,其他方面受重视的程度要少一些。其中升旗仪式以及课间操这些集体活动,对道德以及集体主义的教育是有一定帮助的,受到一定的重视,分别占29.7%以及23.6%。各类活动的开展,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需要加强对德育活动的创新。在各类的德育内容中,公民意识教育以及法制民主教育,受到的重视度比较低,分别是5.5%以及7.3%,受重视最低的是青春期教育,占2.4%。从中可以看出,M中学现阶段德育活动的实施,侧重是非常明显的,劳动以及卫生教育明显要比其他方面更加得到重视,其他方面的德育内容有所不足。
表2.2 最需要加强的德育内容教师看法(%)
关于“最需要加强的德育教育内容”方面,个人修养这一栏,有70.9%的教师认为是最重要的,46.1%的教师认为,加强文明公约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44.8%的教师认为,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是必要的,这三个方面,是学校要在德育方面进行加强的重要方面。
现阶段很多学生还有说脏话的情况,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并没有认识到这其中虽蕴含的严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意识到说脏话就是素质低下,这意味着,德育开始要进一步强化。
2、德育途径和方法情况
表2.3 最高效德育途径教师看法(%)
现阶段M中学主要的德育途径如上,其中被认为最高效的德育途径,是班会和实践活动,52.7%的教师认为班会最高效,有38.2%的教师认为实践活动也是非常有效的。
而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品课,仅仅有23.0%的教师认为是有效的,这是比较值得深思的,一方面活动性的德育方法,得到了重视,但是将思品课程这一主渠道丢失,是否存在本末倒置,是值得商榷的。有20%的教师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这是非常好的一种表现,但是现阶段M中学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注重情感体验的一种德育途径,也需要科学的渗透方法。
表2.4 学生最喜欢的德育途径(%)
现阶段各种德育途径中,各类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取到一定的生命体验,并完成德育的任务。从原理上看,随着学生不断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德育的效果应该是比较显著的,M中学比较注重借助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实施德育,并开展了很多形式的德育活动,与一些活动节目整合,公益劳动以及军训被广泛认同,但学校一直在坚持打造的升旗仪式,并未被广泛响应。
3、师生关系情况
表2.5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现阶段有16%的教师,对自己对学生了解程度说不清,说不上了解,但也不是不了解。有8%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说不上关心还是不关心,要想对学生展开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就需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多数教师,都无法做到很了解和非常关心学生,这意味着很多的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其实是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
表2.7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若是用很融洽作为师生关系良好的标准,那么现阶段只有21.8%的教师可以做到与学生的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效果,改善师生关系,成为现阶段德育工作的重心。
4、学校德育工作
现阶段,教师对M中学花费资源进行环境建设以及改善班主任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但是在心理健康辅导以及校风建设方面,教师的满意度不是非常高,在德育实效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质疑,这意味着M中学的德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表2.8 教师多学校德育最满意的工作(%)
三、M中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试思想的影响
现阶段立德树人与成绩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是两种并行的观点,也是M中学在实际发展中要面对的现实。二者本该是相辅相成,不应该出现冲突,但是考试指挥棒,给学校和教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考试是现阶段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应试思想下,M中学过于注重考试的重要性,导致了在教育方面,如何提升分数成为核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育虽然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在提升分数面前,还是被忽视的部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成就的唯一衡量方式就是成绩,在以往只有少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顺利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包括高等教育。而学生若是未能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成为差生,就会被普遍视为失败者,其实人的智力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语言和逻辑外,还有空间关系、节奏、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以及存在智力,多元智慧是一种理论,共概括了人类的九种智力,这说明每个人实际上潜能是可以有差别的,不同的潜力则是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的逻辑智力以及言语智力得到了开发和测试,在应试教育下,其实所谓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只是在语言和数理方面领先于其他人。
(二)教师的德育思想落后
在很多教师看来,自己就是课堂上的权威,学生就该听从教师的,严师出高徒,实际上这些思想在如今的时代下,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很多的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甚至不顾学生的自尊,也不考虑场合,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以及斥责,这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判断。另外就是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的现象,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长期以来受到一定的职业压力,会在情感以及态度上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今高中教师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些压力会让教师处于工作消极的状态,社会上认为教师职业是比较稳定的,并且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对教师行业有普遍较高的期待,这些则是对让教师行业内部出现自我压力过高的问题,还有最直接的升学压力也是对教师非常大的挑战,以及多数教师都是非常关注的收入问题。
从德育的内容上看,很多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注重纪律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心理成长。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手段上看,多数的教师注重批评以及惩罚,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及行为态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赏识教育,从内容以及形式整体上分析,很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辩证思考的过程,德育的内容是固定的,对全体学生采用的德育手段是一致性的。
(三)对“以生为本”缺乏清醒的认识
学生本身是德育的对象,但是也是德育的重要主体,因此学生的个人发展,需得到充分重视。M中学开展德育工作,仅仅是将学生当成是德育的对象,并未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时候,德育的手段缺乏创新,学生的心理压力并未得到及时解决,另外M中学开展德育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观念的落后,没有将生本理念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其实德育的开展,关键在于学生,而不是教师。M中学的教师开展德育,仅仅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并未注重对学生本身潜能的充分激发。真正的德育,应该还是将学生看成是有着各种潜能的个体,并尽可能将学生自身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这样开展德育才是有效的。另外将生本理念融入德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以及举行各类的实践活动,德育的开展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德育创新不足
现阶段M中学开展德育的方式十分单一,手段陈旧,缺少新理念以及新方法的应用。现阶段多数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就是使用多媒体,其实多媒体技术被教师们使用并逐渐熟悉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具备形色并茂的特点,而且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课件的精美感,内容非常丰富,实际上依旧是灌入式的教学方法,只不过将原本的言语灌输转变成多媒体灌输。其次是很多教师会在一节课上创设很多情境,会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也有小组探讨,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学生也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但是前文中所说的弊端也展现出来,就是情境过多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对学生思维也造成了限制,情境的创设应该是针对内容难点以及重点实施,往往学生只要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对整节课的内容就可以轻松掌握,若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进行情景创设,课堂效率就会得到降低。最
(五)家庭教育的缺失
德育方面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教育不足是有关系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做法是简单的,对孩子用简单的物质作为奖励,希望孩子能够用良好的成绩进行回报,若是孩子的成绩不好,就会用打骂的方式进行批评,其实这些简单粗放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道德取向,会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学校建立了德育岗位以及德育课程,也包括对职能的分工,但是在实际的处理中,学校的各个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缺乏重视度,具体就是在学校内从事思政工作的,是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宣传部门,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向上,但缺乏对德育深层次的关注,各学科教师虽然是有进行学科渗透的意识,但贯彻德育的意识还不够深入,这就导致各个部门在德育方面还是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没有形成充分的合力。学校需要在德育方面,加强全体人员的意识教育,保证德育的地位。
(二)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方面是要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要保证德育的手段新颖,德育观念也是要及时更新。
其次是要注重德育内容的革新,与时代进行结合。德育需要保持与时代的同步发展,内容也是要随之变化,可以被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是德育要注重民主性,对学生展开管理,班主任要遵循民主的原则,以德服人,也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多一些赏识教育,少一些批评,信任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一些活动中自主参与。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育人环境不断地进行优化
对校园育人氛围以及文化环境建设等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而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和整治工作,杜绝校园差、脏、乱等环境的出现,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比如说:广播、黑板报、橱窗和画廊等,应该物尽其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四)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学生传播正确的心理知识以及性知识,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积极满足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学习需求。如今学生都是面临着非常沉重的学习压力,这也是让学生沉浸在网络空间的重要原因,在学生德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并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让学生解决思想以及心理方面的一些困惑。
(五)建立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农村高中需要注重家校合作,对高中生开展德育,并不是学校一方面的任务,而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可以对家长传递一些德育的观念以及方法,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德育中,从学校以及家庭两个角度,对高中生展开引导。
另外是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各类德育活动的开展,与社区以及社会机构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场地和机会,增加学生的阅历,促进学生在道德思想方面的深入感悟。
五、结论
本文认为中学德育关系到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在中学德育中,要发挥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是强迫学生参与一些已经规定好的课程,要让学生主体性在中学德育中得到体现,德育的内容可以更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活动形式也可以参考学生的意见,从而实现对中学德育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侯绪豪.中学特色课“八式太极拳”的德育渗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146-148.
[2]董骞.科尔伯格视域下的中学思品课与大学思政课德育内容衔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3):97-102.
[3]耿树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34+51.
[4]文明军.新媒体时代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09.
[5]长晓燕.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28.
[6]高莉苹.“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德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