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品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而中华文化中丰富的道德内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学将会是意义深远的举措。笔者在此将对这一举措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的关系、初中德育课教学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具体方案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德育课教学;融入
引言:实施素质教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生德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华传统文化以培养“君子”为己任,对于人们道德品质的培养的重视也是由来已久,而且中华民族重视人品道德的理念早已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骨髓。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势在必行。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的关系
德育教育就是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育,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只有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方向,才能拥有良好的信誉,也才能真正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囊括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所有的生命力,是有利于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能帮助中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树立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使其对中华传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高尚品德,也会有助于达成德育教学目标。
二、初中德育课教学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将有效改变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形成的德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推动德育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改变,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随后,借此推动德育改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就是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中学正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其中众多的道德教育素材都有利于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具体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初中德育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初中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应该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下面将具体阐述。
1.加大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必然阻碍教育的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初中德育教学相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所以,不失时机的组织初中德育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学习尤为重要。在注重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应注意强化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保证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初中德育教师自身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提高德育教学水平,在德育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素养,再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和启发。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德育教材有机结合
德育教材的编写与德育教学密切相关,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融入教材,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尽可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在编写教材时适当加入生活化的特色,增强其可读性。
换言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相结合,再将其呈现在教材中。
3.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美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首先,孝道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于孝道孝德的培养非常重视。然而,当今社会孝道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严重缺失,大部分独生子女对父母长辈德尊重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加强中学生的孝道教育。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以“孝亲敬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帮爸爸妈妈做一次饭等等,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进而培养其孝心。其次,中华民族素来以尊师重道为荣,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已经严重缺失,甚至很多中学生缺乏基本的尊重意识,那么,初中德育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尊重,不仅仅要尊重老师,还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对此,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伟人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涵丰富的典故,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深刻剖析典故中的人物和故事,借助典故中的人与事及其折射出的精神力量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制度,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向。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解读,借以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其进行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会推动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将会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最终会有利于推动初中德育教学的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初中德育教学迫切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也将会切实推动初中德育教学的发展。为此,相关人员不仅需要编写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德育教材,也需要不断加强初中德育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同时,还应该牢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中学校园中组织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满建利,庄丙武.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J].地理教学,2020(04):22-25.
[2]田国艳.浅谈传统文化与农村初中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12):178.
[3]甘晓霞.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5.
[4]王伟超.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