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尹婷婷
[导读] 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实现高校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学科已不再只是“算术”,当代对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只是成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已经作为现代教育的重大教育目标,可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想法
    一、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手段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让教育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的创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利用希沃、学乐、PPT等软件,结合电子白板功能辅助教学,节省了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提升了教学效果,为高校课堂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教师反复的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可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社会经验的局限,对“同一平面”这个抽象的限制条件无法理解,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于是我在教学时,利用西沃软件制成如右图课件,通过移动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直线a与直线b的平行关系,直线c与直线d的相交关系,再通过旋转角度与直线的延长,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了直线c与直线a、b不可能相交的位置关系,轻松地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地模型表象,攻克了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受年龄和经验限制的局限,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
二、创新方式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张奠宙先生说过:“教育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精华传递给后人,效率至关重要”。而效率则由课堂上教学方式方法所决定,传统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学习过程单调、枯燥、乏味,影响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提高效率,教师就要根据数学课堂的现状思考弊端与缺陷,针对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摒弃陈旧思想,积极融入现代元素,把控好课堂师生角色的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乐趣的同时,也轻松的收获知识。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以前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简洁地导入新课,然后反复强调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3倍多一点就是3.1415926……,也就是π,取值3.14。稍微细致一点的老师可能通过PPT让学生看到为什么是3倍多一点。这种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了知识的结果,缺乏了知识形成过程的经历和感受,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留下清晰地认识,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参与与掌握,再次教学《圆的周长》我会让学生课前充分准备学具,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滚动、测量、统计、计算,让学生自己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系统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很好的把知识应用于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科学的皇后,是一门语言精确、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也是培养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枯燥、再加上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大脑思维得不到较好的开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老师灌,学生会感到厌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迫切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多种直观方法激发兴趣,有机地设疑引问诱发求知欲望,尽量多组织活动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能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来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主动地开展认识性的探索活动。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内容时,上课时问同学们想不想听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学生马上兴趣盎然,此时课件出示动画故事:一天,唐僧师徒经过一个村庄,他们又累又饿,便派出嘴馋的猪八戒到附近找吃的。猪八戒在一农户家讨来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猪八戒觉得自己功劳大要吃多的,他要吃西瓜的,沙僧不服气地说:“每天我都要挑重担最辛苦,我要吃掉烧饼。"孙悟空一听笑了:“好吧,我吃少的,我只吃西瓜的”,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吃的最多?当学生有了探究兴趣时我让他们小组合作,利用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动手操作、展示汇报、交流对比得出了结论,整个过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激烈讨论,数学课上成了活动课、辩论课,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体验到了成功之悦,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优化归纳方法,实现高效教学。
        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实现高校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把好最后的“归纳板书”关,这个环节通常由学生梳理知识点,教师板书教学内容的浓缩与精华,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帮助学生建构清晰地记忆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梳理知识能力的目的。要想使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顺着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框架,在课堂上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逐层掀开底牌,这种灵活多变工整美观的展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先由学生观察图形得出共同点: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再由学生汇报展示出三个特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由学生操作对比,得出稳定性,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板书有序有层次的清晰展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改进,数学老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贯彻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计,结合教学实际,落实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老师,高效的学生,高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