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养殖现状及肉色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期   作者: 高开进 吴秋 于丹 唐彩珍
[导读] 巴沙鱼(Pangasius bocourti)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

         摘要:巴沙鱼(Pangasius bocourti)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巴沙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耐低氧、适应广等生长特性。随着国内养殖规模扩大,存在部分养殖户没有做好养殖管理措施,导致鱼肉发黄情况的发生而影响到巴沙鱼出塘的价格,降低了巴沙鱼的养殖效益。巴沙鱼黄肉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苗种、饲料、养殖方式、水文条件等因素都是导致巴沙鱼产生黄肉的原因,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这些因素才能避免黄肉产生,从而提高巴沙鱼养殖的成功率和养殖效益。
         关键词:巴沙鱼(Pangasius bocourti);黄肉;影响因素
1 引言
         巴沙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其肉质洁白,没有肌间小刺,利于运输和加工,近年来众多连锁餐饮企业将巴沙鱼作为主推的菜品之一。巴沙鱼当年繁育的苗种经6个月饲养体重可达800克的出塘规格,连续养到第二年体重可达2000克。巴沙鱼耐低氧能力强,适合作为高密度养殖的品种,其适合生长水温范围为20℃~32℃,当水温下降到16℃以下时,巴沙鱼就会停止进食,水温继续降到10℃以下则会出现冻伤死亡的情况。巴沙鱼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在28%~32%之间,巴沙鱼生性贪食,日采食量超过体重的5%,正常投喂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3%~5%之间,最终的饲料系数约为1.2~1.3。巴沙鱼这条鱼病害少、亩产可超过5000kg,成鱼销售根据巴沙鱼肉色品质分级,价格不一样。由于巴沙鱼养殖需要比较高的水温,目前国内巴沙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市面上大部分巴沙鱼依赖越南进口,现在国内供应的数量远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于2009年从越南引进巴沙鱼首先在海南进行养殖,当时养殖出来的巴沙鱼与越南养殖的巴沙鱼相比较,国内养殖的巴沙鱼肌肉和脂肪颜色会出现黄色情况,不符合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而严重影响巴沙鱼片商品价值。为了更好的养殖巴沙鱼,需要找到影响肌肉颜色原因,减少黄肉发生率对巴沙鱼价格造成的影响;本文就巴沙鱼在我国养殖发展现状以及养殖中肉色发黄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巴沙鱼的养殖现状

2.1越南养殖巴沙鱼的先发优势
         前几年国内养殖和加工行业对巴沙鱼的关注和了解不足,对连锁餐饮扩张的需求特点没有足够重视,巴沙鱼因其易养殖的特点和易加工的优势,充分切合了连锁餐饮店的消费需求。越南巴沙鱼开始在国内市场推广的时候使用了“龙利鱼”这个名字,当时国内加工厂主体业务还是做罗非鱼出口市场,对巴沙鱼的特性和目标市场终端没有充分调研,很快越南巴沙鱼把中国市场的餐饮消费模式打开并取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在巴沙鱼加工出口方面越南做得早,用低价竞争出口的策略占领欧美市场。2011年,越南出口美国的巴沙鱼片总量就已经达到12万吨,出口欧洲各国的规模达20万吨。相对于中国罗非鱼出口,巴沙鱼价格优势比罗非鱼更明显,逐渐挤占了原本为中国罗非鱼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对中国的罗非鱼养殖和加工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2国内巴沙鱼需求量大
         当前中国进口巴沙鱼的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巴沙鱼进口市场,在2018年中国进口的巴沙鱼总量已经超过30万吨。2019年国内进口增量在30%以上,目前,烤鱼、水煮鱼为特色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兴起,这种类型的餐饮店数量正在迅速扩增。这些模式对鱼的新鲜度要求不高,而且巴沙鱼的质量和性价比都是合适的,因此市场接受度很高,市场对巴沙鱼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餐饮业消费升级的趋势来看,巴沙鱼的养殖规模发展很有潜力,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量很大,加工厂联合巴沙鱼种苗场、大型饲料公司一起合作推动巴沙鱼在中国的养殖规模向前发展,满足国内消费终端和国外出口市场的需求。
2.3国内巴沙鱼的养殖产能开始释放
         随着国内巴沙鱼养殖技术的进步,越南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越南巴沙的鱼塘头现在大约是4元/斤。现在按照国内养殖方式,养殖巴沙鱼在这个价格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越南出口到欧美的巴沙鱼质量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而欧美国家对巴沙鱼的质量要求是很严格的,越南巴沙鱼品质下降为巴沙在中国鱼类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窗口。国内发展巴沙鱼产业的优势:一是依托罗非鱼产业经过十多年的锤炼,产品加工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二是国内加工厂采购原料鱼渠道通畅且物流成本较低;三是国内巴沙鱼产业刚起步,建立行业标准来规范养殖和控制质量相对难度较低,产业规范化保证产品质量使得国产巴沙鱼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
2.4国内发展巴沙鱼产业的关键点
2.4.1国内巴沙鱼苗种供应
         早期我国巴沙鱼苗主要依赖越南进口,越南进口苗种成活率低、价格高,受运输、苗种质量、应激、供应紧张及无序销售的影响,导致国内供应的巴沙鱼苗价格居高不下,限制了国内巴沙鱼养殖规模的扩张。国内部分苗厂在引种,但需要时间扩大苗种供应数量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养殖户自己也可以培育过冬鱼苗,通过冬棚保温技术解决水温问题不难。随着种苗供应问题解决,国内发展巴沙鱼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2.4.2国内巴沙鱼专用饲料的开发
         我国巴沙鱼产业的发展需要饲料为该产业提供良好的支持。因饲料是影响巴沙鱼肉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巴沙鱼肉的分类等级影响其最终销售价格。巴沙鱼的成品鱼肉有黄色和白色,黄色是低档低价的。因此,对于国内生产巴沙鱼饲料的企业来说,保证从厂家提供的饲料中饲养的巴沙鱼肉色为白色是非常重要的。2017年以来,多家饲料公司开始关注巴沙鱼产业,尝试开发巴沙鱼专用配合饲料,积极开展饲料养殖试验,目前巴沙鱼养殖专用饲料方面已经取得良好养殖效果。
         2.4.3国内巴沙鱼养殖技术的提升
   除了饲料,养殖管理中的投喂管理及水质管理也是影响巴沙鱼肉颜色的重要因素。巴沙鱼是一种极耐低氧且快速生长的淡水鱼类,高密度的养殖易出现环境低氧,溶氧高低对鱼体代谢及机体健康和肉色造成影响,同时水生生物的种类及丰度、水体有机质的种类及浓度也会影响到鱼体肉色,所以巴沙鱼养殖过程中的投喂技术、水质管理技术的提升对控制巴沙鱼肉色的也很重要。

3巴沙鱼养殖中肉色发黄的影响因素

3.1饲料原料的不规范使用
         巴沙鱼肌肉和脂肪呈色与饲料中存在的黄体素、玉米黄质、角黄素、虾青素等叶黄素类色素有关。

养殖出来的巴沙鱼肌肉颜色变黄的程度与饲料中使用玉米蛋白粉、DDGS(玉米酒糟)等含有该类色素原料成正相关,所以在巴沙鱼专用饲料中尽量不使用含有叶黄素类色素的原料,同时要控制人为添加饲料色素。此外使用一些高脂肪的原料中存在脂肪氧化酸败的可能性高,氧化酸败的脂肪在体内产生有害作用,引起肉色发黄。
3. 2饲料营养含量过高
         巴沙鱼采食量大,如果饲料营养含量过高,造成鱼体代谢负担,损伤内部脏器,同时体内产生较多的自由基,引起色素沉积导致肉色发生变化,前期没有开发专用的巴沙鱼饲料时养殖户习惯使用一些高档饲料来投喂巴沙鱼,因饲料油脂和色素含量较高,养殖出来的巴沙鱼黄肉比例比较高,后面使用专门的巴沙鱼饲料进行养殖之后白肉的比例明显提高。网箱养殖实验中,添加2%豆油实验组比添加5%豆油实验组白肉比例明显提高。
3.3投喂不足
         巴沙鱼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要保持鱼体重的3%~5%,如果因为投喂量不足导致天然藻类被巴沙鱼摄入,从而增加了巴沙鱼体内的色素含量,导致鱼肉的颜色变黄。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适当提高投喂率减少巴沙鱼摄入天然色素类食物。同时,控制水中藻类的丰度也很有必要。
3.4水质管理不善
      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水质较肥的水体养殖的巴沙鱼出现黄肉几率较大,如果是老塘口,前期精养过其他鱼的池塘转养巴沙鱼,池塘淤泥积累过多,不经过清淤处理再投放巴沙鱼就会增加肉质变黄的风险。有换水条件,或在水库或者湖泊等藻类较少的水体,网箱高密度养殖巴沙鱼肉色也较白。
3.5养殖用药管理不规范
         曼尼期碱精素(Mannichbases ingredient):化学名称:1,8-桉叶素,一种高效生物碱类杀虫剂,常用做杀灭车轮虫、指环虫、纤毛虫和小瓜虫等,具有高渗透性,可穿透虫体表的几丁质和胶质膜,渗透入鱼虾的肌肉脂肪和体内脂肪。使用该类杀虫剂可使巴沙鱼脂肪着色,导致鱼肉变黄。

4巴沙鱼养殖方案
4.1苗种选择
         每年4月份选择3~4cm的健康鱼苗进行投苗,该规格的鱼苗方便运输损耗量较小,运输途中越大规格的鱼苗越容易受伤,损耗越大。一般长途运输2~3天选择的都是选择小苗,如果运输距离较短可以选择较大一点的鱼苗。另外,养殖户自己培育大规格的过冬鱼苗,只需要再养两个月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早期上市的巴沙鱼相对来说价格比较有优势,对于有一定育苗经验的养殖户来说,自繁过冬苗种是可行的。
4.2投喂方式
         经过实践认证投喂频率的高低对巴沙鱼幼鱼生长、饵料系数作用是很明显。经验表明,巴沙鱼在投喂率4.0%、投喂2次/天的情况下,生长速度较快,饵料系数较低;投喂率超过5%,组间生长差异不明显,既不能使生长速度加快,同时还造成饵料过剩、污染水质,增加养殖成本;当投喂率低于3%时,实验组出现黄肉的比例增加,降低了成品鱼的出售等级。综合考虑养殖效益,养殖巴沙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2次/天,日投喂率为体重3%~5%为宜。
4.3饲料选择
         选择大公司知名品牌的巴沙鱼养殖专用饲料进行养殖,不要使用罗非鱼料或者草鱼料来养殖巴沙鱼,巴沙鱼专用饲料对巴沙鱼各阶段生长所需营养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从原料选择、蛋白含量、油脂比例、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量。选择大品牌巴沙鱼专用饲料从综合效益来看是要优于其他饲料。
4.4养殖管理
         苗放入池塘之前进行质量检查,放苗前应做解毒抗应激处理。增加投饵机数量,避免投料不均匀导致大小不均匀的现象。使用底改和微生物的方式来调控水质,减少绿藻数量,及时调控水质,减少巴沙鱼对天然藻类的摄入。规范养殖用药,尽量避免使用杀虫药引起的肠系膜脂肪和肌肉变黄。出鱼前定期检查鱼片质量,如若发现有变黄的趋势要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改变饲料品种或者通过改底换水,减少可能导致黄肉的因素。
        
5总结
         随着国内市场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消费端带动了巴沙鱼销量,未来巴沙鱼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行业痛点依然存在,解决巴沙鱼黄肉问题需要靠优质的鱼苗供给、专用巴沙鱼饲料的供应和养殖技术的提升才能确保这个行业能够继续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莉.无黄肉,零死亡,一举成名!第一次养巴沙鱼,就吸引了160人过来,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J].当代水产,2018,43(11):47-49.
[2].越南巴沙鱼原料价格下跌[J].科学养鱼,2018(07):76.
[3].巴沙鱼在欧美市场节节败退中国市场长期稳定有待观察[J].水产养殖,2018,39(05):54.
[4]魏志宇,荚金华,张艳红,任炳琛,曲玉虎.大棚内的水质对巴沙鱼养殖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8(14):54-55.
[5]姜鹏飞,郭敏强,祁立波,傅新鑫,董秀萍.巴沙鱼与龙利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8,37(05):340-344.
[6]魏志宇,荚金华,张艳红,任炳琛,曲玉虎.大棚内的水质对巴沙鱼养殖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8(14):54-55.
[7]魏志宇,荚金华,张艳红,任炳琛,曲玉虎.防治巴沙鱼和革胡子鲶小瓜虫的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18(18):61-62.
[8]黎氏垂玲(Le Thi Thuy Linh). 越南巴沙鱼出口贸易发展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8.
[9]冯晓玲,陈茜,黎氏垂玲.越南巴沙鱼出口贸易发展分析[J].经济视角,2017(03):84-93.
[10]JatinderSingh,SanjibGhosh,MayukhDeb,Anil J. Elias. Reactions of Cp 2 TiMe 2 with ferrocene and (? 5 -Cp)Co(? 4 -C 4 Ph 4 ) derived esters and amides: A new route for 1-methylvinyl and methyl ketone derived metal sandwich compounds[J].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2016,818.
[11]黄维,黄木珍,林碧海.巴沙鱼人工繁育技术要点[J].海洋与渔业,2014(09):58-60.
[12]赵艳,杨发树,张凤枰,刘耀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沙鱼中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J].食品科学,2012,33(16):225-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