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引入3A课堂的发展思路。通过利用数学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借助3A课堂教育思想,关注学生行为变化,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3A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前言:在3A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从问题出发,找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教育计划,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来调整教育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主动进行自主预习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从原有的教转入到了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打造出高效的3A课堂,提高学生预习质量,为后续教学开展奠定基础。从学生角度来讲,学习并不单纯是要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以正确的学习态度面对数学知识。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组织学生预习时学生主要以形式化预习为主,当教师没有重视预习后,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后续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前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技巧。第一,进行准确阅读。在阅读中不仅要掌握学习大框,同时也要找出其中的重点与小知识点。第二,掌握学习目标。第三,找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实现知识迁移目标。第四,完成相关例题,掌握学习方法。第五,在结合教材中的练习题,从而掌握知识点。第六,记录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掌握解题技巧。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预习有着极高的灵活性,学生必须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在预习中掌握预习技巧。如在讲述“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数据,在整理与分析中掌握学习技巧。所以在教育中就要从具体内容出发,给学生布置适合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预习技巧,从而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1]。
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保证课堂高效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面对大量学生,所以习惯以统一教学为主,不愿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造成学生学习行为不规范,甚至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也正是受到这一学习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学习自信心不足,课堂活跃性不高。但是在3A课堂教学中,注重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实施下,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与互动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学习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中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互动,找出问题的答案。当小组内难以解决问题时,还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探究,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学生个性内向,不愿意主动说话,难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探讨,在帮助学生融入小组互动的基础上掌握交流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在表达自己观点中掌握学习技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压力不断降低,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长为3米宽为1.8米深为1米的长方形水池中,需要在四周与底部涂抹水泥,那么请计算出需要涂抹水泥部分的面积?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思考,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还要先邀请一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并要求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从而完善这一计算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在相互启发与取长补短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三、创设教学情境,拓展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教师应注重生活教学情境的恰当创设。且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度越显著,学生的内在生活体验便越容易被激活,学生理解、掌握起所学数学知识也更加容易。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活动时,就为学生创设了购买情境,将不同的物品贴上相应的价格标签。然后再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不同购买情境中对数字的变换有深入体会。
其次,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通常都非常喜欢故事。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故事的恰当引入来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带来积极影响。
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10内的数字”的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对相关概念做出透彻理解与熟练掌握,就引用了:0~9数字王国的故事来优化新课导入,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拓展自身数学思维,正确认识到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为学生之后更高效、有序的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再者,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爱玩的状态,在实际授课中,若能够为学生创设与授课内容相符合的游戏情境,既有助于调动、提升学生参与性,也能够有效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参与各类游戏中积累更新颖、丰富的学习经验。例如:某教师在开展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活动过程中,就未让学生单纯的开展数字相加的练习,而是通过“邮递员送信”的游戏形式来优化授课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性。在具体开展中,其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事先准备好的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也能够促进数学教学趣味性、有效性的显著增强,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最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与能力的调动,也能够促使学生带着怀疑、困惑,以及探索等心理来优化自主学习探究环节与成果,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显著提升。在问题设置中,为了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其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问题难以程度做出合理控制,结合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选择恰当策略方法来优化问题导入,避免给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自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四、优化自主学习探索,完善知识巩固应用
首先,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探索。在小学数学3A课堂上,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教师应整合现有资源、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例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认识钟表”的教学活动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性的认知,就为学生创造了观察、触摸实物钟表的机会,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充分认识到长针、短针具体存在哪些区别,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来不断增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
其次,要重视知识巩固、应用的不断完善。在学生理解、掌握了一系列基本数学概念、规律特点之后,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策略方法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充分发挥“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为其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比如:针对数学教材上“做一做”的课后练习,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同桌互检式巩固,或者是进行板演练习的组织。这样既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巩固、运用数学知识,还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合理转化为内在知识。例如:在小学生完成图形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后,就可以围绕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形与正方形等内容来进行灵活多变图形拼板练习活动的有效组织,基于修剪、黏贴不同图形来锻炼、提升其应用能力。
五、完善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以多元化评价方法来吸引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提升学生能力与水平的基础上来指导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好知识的自信心。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就要发挥出3A课堂的作用,以尊重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在课堂中使用多样化评价方法,能够保持学生的新鲜感。第一,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鼓励评价为主,利用积分小红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欲望。第二,借助集体的影响力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个人评价纳入到小组总成绩中,激发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的欲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第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预习评价,点评其中的不足,或是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预习方法。第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3]。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发挥出3A课堂教学优势,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设计出适合的教育目标,在掌握学生能力与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实际可行的教育对策,保持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梁毅.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 2018,(09):34-34.
[2]冯殿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考试周刊(66期)2014,(09):79-79.
[3]支启霞.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才智, 2013,(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