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教学研究过程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初中学生最初接触化学学科很难建立起核心素养,这与自身的思维能力、兴趣喜好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则需要学生自主开展深度学习,通过优化当前的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学习活动等以培养自身的化学价值观和化学实验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初中化学
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和深入,给当前教师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和机遇。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由“重成绩,轻素质培养”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同时,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开展深度的探究学习,着眼于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以下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收集化学信息,培养化学核心观念
化学意识主要是指能够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更代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化学知识的能力。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渠道掌握和收获一些多样化的化学信息。同时,网络学习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化学教材和学习素养中隐含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核心素养进行分解,以落实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人教版《金属和金属材料》这节内容时,学生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金属的密度是一样的吗、硬度是多大、金属是否具备导电性等问题。学生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后,通过联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组成搜集小组和记录小组;每个小组在合作之后利用互联网中的化学素材对金属常见的特征、共性、用途等进行研究,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记录;在绘制出一个表格后,帮助学生能够充分对记录和搜集到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记忆,这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结合生活热点话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为开展深度的学习提供前提保障。其中课堂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生活热点话题作为导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既可以是生活现象的描述,也可以是新闻热点的再现。学生们通过在设置的生活情境中开展学习能够改变对之前化学学习的错误认知,充分感受到化学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帮助学生从理性的认识上升到感性认知,发挥出学以致用的作用。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为例,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首先,教师通过提前制作好的PPT在教室中进行展示,播放的内容主要是2014年在江苏发生的硬脂酸粉尘爆炸事故;2015年在江苏省发生的甲苯类储罐爆燃事故;2019年凉山州木里县发生的一场森林火灾等视频。在课堂的导入阶段融入这些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学生们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面对这些灾难和事故的频繁出现,很多的消防人员做出了牺牲。如何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我们应该学习灭火的知识。而如何开展正确的灭火,才不至于引发更大的火灾呢,你们是否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当学生看到这些画面后,极大的激发学生想要了解灭火相关知识的迫切性。最后,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对如何灭火或者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依托化学实验探究,培养化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化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在与其他学科相比时既有较多的共同之处,也有很多的特殊性。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分类、推理和归纳、实验探究等方面显著提升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而如何提升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后,帮助学生在理论+实践的探究下,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验研究过程中,这一过程培养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五彩缤纷的宏观物质是否都是由微粒构成,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时初中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以在实验过程中逐层验证微粒的存在。如采用“问一问氨水的气味”进行实验;“棉球为什么会变红”实验中掌握“棉球自下而上依次变红”;将高锰酸钾粉末溶于水后,在将液体倒入烧杯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状态?如果换成其他氧化剂溶于水后,会呈现哪种颜色?这些实验在进行记录后,各小组成员观察后,证实微粒是真实存在的。这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干的更快”这一现象的原理。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形成证据推理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础上,深化宏观辨识和微观辨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基于生活实际,培养化学价值观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最重要内容为科学态度的渗透和学生绿色化学思想的形,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对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从当前的初中化学教材和对课标的要求来看,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形成绿色化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后能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人教版《爱护水资源》、《溶液的浓度》、《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等相关内容时,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基于生活情境,能够树立正确的关键。
其一,《爱护水资源》内容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费发票,了解居民耗水量和污水处理费用等。在对这些收费的项目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分析后,第一组通过与上个月水费发票进行对比,分析耗水量升高的原因;第二组分析污染的水如何处理,并且这些被污染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当两组在进行交流和沟通后,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还能够通过对污水处理进行研究,从而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在处理污水和自我的关系后,能够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担当感,形成化学学习核心素养。
其二,在学习溶液的浓度时我们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生理盐水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在结合生理盐水的标签,如图1所示,
图1生理盐水的标签
学生在对标签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后,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应用,从而对溶液的认知从定性向定量转变。
其三,在学习《人类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中通过观看医院体检项目发票,能够了解到蛋白质、糖类和油脂对人类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人为了减肥而不吃一些含有油脂的物质呢”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和科学,这一举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
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利用实践活动以开展深度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知识把握能力和灵活的运用能力,在强化自身的操作水平后,树立严谨、科学的价值观念,这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传统认知,从而在之后的生活中,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红霞,杨蓓.“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以“原子晶体”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09):17-24.
[2]高志标,邵忠德,毕建洪.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绿色化学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03):261-262.
[3]韦游.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86.
[4]王沛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