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飞
[导读] 摘要: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国家,且民族文化宝藏丰富。
        保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071000
        摘要: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国家,且民族文化宝藏丰富。就以民族器乐文化来说,据出土文物考证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器乐表现形式,随后千百年来各种传统民族器乐发展缔造了中华文明一段不朽的音乐文化历史,正象征了中华民族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
        关键词:民族器乐;传承创新发展;环境影响
        1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1.1网络环境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如果从音乐艺术欣赏角度来分析,在受到传统文明影响后,民族音乐艺术本身会发生变化,它必须做出改变来迎合当前的音乐文化发展轨迹,迎合当代社会人们的欣赏审美口味。但是某些传统民族音乐无法做出创新改变,它们的文化表现形式只能特定反映某些地区文化、某些特定事件以及某些特定环境和历史时期,这就导致他们在新时期内无法实现自我创新,无法满足新审美标准,在过分被局限的环境中逐渐缩小自身的文化影响范围,直到最终逐渐落入消亡境地。
        1.2西方音乐文化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随着多元文化的入侵,许多民族器乐艺术文化面临后继乏人乃至失传的境遇,并且多数老艺人年事已高,传统器乐传承发扬面临内外交困。同时,当前也并未形成良好的民族器乐传承发展环境,发展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其次,在西洋乐器以及流行音乐面前,国内音乐类型发展日趋多样化,民族器乐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局限性。传统器乐逐渐被取代,生存空间日渐狭窄,国人对于传统器乐、传统音乐的喜爱程度相对较低;民族器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仍然更多地表现为小众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联逐渐淡化。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内容形式对传统民族器乐与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明显冲击,对于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发展,更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1.3当代社会生存环境改变对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
        在当代网络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民族器乐传承发展生存环境会发生改变,其创新发展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就这一点来讲,就说明在网络社会环境冲击下,民族器乐在求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即当前民族器乐的传统生存土壤已经逐渐贫瘠,地方由于缺乏资金与人才,且民俗文化传统也在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变淡,所以民族器乐固有的文化氛围已经逐渐散去。许多民族器乐班为寻求传统器乐文化宣传、盈利在城市中表演,但收益甚微,拓展空间极其有限。如果不能通过网络环境宣传自身,无法构建以网络为主导的音乐文化传承体系,那么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民族器乐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路径也会越来越窄。
        2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传承发扬路径
        2.1融合现代理念
        传统民族器乐不可或缺,但也并不是完美的,其发展也需要进行不断扬弃与融合。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民族器乐传承与发扬更需保留传统内核的同时,吸取现代理念与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具体而言,要最大化传承与发扬传统器乐文化,在传承传统器乐文化艺术精髓的基础之上融合现代音乐理念与形式,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而让传统民族器乐更好发展。

例如知名乐团“十二女子乐坊”,其乐团应用古筝、琵琶、扬琴、箫等纯正的传统器乐,以传统为载体演奏出爵士、拉丁、摇滚等诸多现代流行元素,这种极具东方文化韵味的表演形式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实现了对传统器乐的创新传承。
        2.2民族器乐与新媒体的巧妙结合
        随着新媒体时代逐渐壮大起来,给民族器乐的传播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经历了整个封建时代发展时期,在后期通过传统的媒介缓慢发展着,其虽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小众审美和品味的行列,这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如果想要将民族器乐的发展与时代巧妙的接轨,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力量,就要借助新媒体,利用新媒体使得这一艺术形式能够深入大众的内心。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传播工具不再停留在报纸和书信等媒介上,其使得网络、电视和收音机等传播工具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了,将民族器乐的传播与新媒体的应用巧妙的结合起来,对于民族器乐的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3健全保护机制
        传承与发扬传统民族器乐,光靠民族器乐爱好者的推广是不够的,需构建起完善的保护机制。首先应构建保护机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创设教育发展与管理机构,例如成立传统民族器乐教学培训基地、民族器乐制作与研究协会、民族民间乐器“非遗”申报机构等,注重传承人培养。其次,培育发展相关产业,例如传统器乐制作、创作演奏以及市场销售等,以产业推动民族企业更好传承。此外,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传统民族器乐文化系统规划、合理开发。
        2.4当代教育的融合与传承
        在新网络环境中将民族器乐文化融入到当代教育体制中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教育建设才是民族器乐文化传承的最好路径。当代社会中城镇学校学生并不了解民族器乐,所以通过这种表演、讲座、比赛、选修课的形式引导了解民族器乐,对民族器乐产生兴趣,如此可有效拉近学生与民族器乐之间距离,并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民族器乐学习基础,为未来民族器乐文化生态圈的有效建设埋下种子。所以学校还应当作为民族器乐未来发展传承的主阵地,通过完整健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对民族器乐的微课、MOOC多元化教学,构建新教学机制,全方位传承民族器乐文化内容。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在对我国民族器乐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民族器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与时代接轨。尤为重要的是,民族器乐的传播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享受,深入他们的内心,在传播民族器乐的同时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紫琛.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思考[J].黄河之声,2018,(13):19.
        [2]庞荣.关于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7):190.
        [3]江博.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205(3):68-72.
        [4]卓嘎.少数民族乐器教育发展初论——少数民族乐器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视角[J].音乐探索,2014(4):7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