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比例与反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由此教师利用课堂资源,采用较更优的教学模式开展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进而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教学课堂的革新。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正比例与反比例》为例为题展开积极的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区分定义
正确的引领学生,区分比和分数以及除法的联系,使学生熟练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由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的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区分比、分数和除法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先让同学们举例说说什么是比和比例?让学生对于比和比例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来区分比和分数以及除法的关系。“a:b=……”,从而让学生发现比和分数、除法可以相等,但其形式不一样。此时教师也应该要抓住时机引领学生知道,a:b是不可以等于0的,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下b为什么不能等于0,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商不变的规律。
二、巧用旧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
巧妙设问对于学生解决正比例与反比例至关重要,把握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刚开始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时,可以运用生活问题,增加学生的熟悉感,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学习当中去,初步体会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含义。例如,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引入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让同学们积极的探讨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两个变量之间是存在怎样的关系?以此让同学们明白一种量随着另外一种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一定,那它们就成比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发现“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不成正比关系的,因为,会随着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他们两个的比值不一定,所以它们不成正比关系。”教师还可以将字母引入比例当中,让同学们学会把比例简化用字母表示。从而教师引入概念,比的含义是指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三、巧用习题类型,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学生要真正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解法,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不断地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可是题量太多就会过于枯燥无味,教师应该有技巧性地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让学生在量不多,质感在的练习题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这无疑是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其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解题思路。
以六年级上册应用题教学为例,教师呈现问题:“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现在要配制一份药粉含量为3.4千克的农药,则需要多少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应该充分抓住“配制一份药粉含量为3.4千克的农药”,便能得出:1:500=3.4:x。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呈现题目“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现在要配制一份水含量为3200千克的农药,则需要多少药粉?”虽然结构发生了改变,但是解题思维并未发生改变,只要学生知道水与药粉比例就行,以此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规律。
四、运用自编习题,打开学生学习思维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结构不同的题目解题思路,教师还可引领学生自己编辑题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引导学生学会编制题目,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以更开阔的思维面对数学题目,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现状的有效方式,还是让学生透析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途径,还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学完用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解决路程问题的应用题后,教师可以创设疑问:如果让你来当考官,你会设置怎样的题目来考大家,请结合生活实际来编一编。教师营造学生自编题目的氛围,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有学生这样编制题目: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30千米。自行车和汽车同时行驶,当汽车行驶了2000千米时,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这无疑是让学生在题目的编制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比例与反比例应用,无疑是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五、 依据一题多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正比例与反比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培养他的分析能力、处理信息能力。所以学生在应用题当中运用的解法越多,那么就越容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其次,当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应以正确与否来判断学生的能力高低而予以积极的鼓励。以“泸西县水泥厂5天生产水泥320吨。照这样计算,要生产6600吨水泥,需要多少天完成?”为例,这是一道同学们的常规解法是先算出一天生产多少水泥,即一天生产水泥量=320÷5=64,再用总的水泥量除以每天的水泥生产量,由此解出需要多少天完成。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想问题,随后有同学就给出的思路为:5:320=x:6600,解出x来就是天数,由此可以直接算出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开始积极地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解答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解决方法当中,培养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结束语:
基于正比例与反比例在小学课堂上的重要性,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能力之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紧抓已知条件和问题,大胆地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提出不同的主张和见解,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饶贵.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20.
[2]孟明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24.
[3]沈海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