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王静 卢胜 陈奉献
[导读] 新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都提出了较为全面、细化的要求。
        摘要:新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都提出了较为全面、细化的要求。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要从注重学生知识掌握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要求方面,要从忽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转变为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教学活动方面,要从“一言为堂”转变为双向互动模式;在教学评价方面,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都要注重多样性、全面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优化策略
引言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性自然学科,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部分化学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化学课程成为一门纯理论讲述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要对化学课堂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教学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奠定高效课堂建设基础。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滞后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时,往往将掌握化学知识作为重点,以便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这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和化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反馈,只关注学生能否在反复的化学试题练习中“熟能生巧”,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化学知识,却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新课标要求教学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时要培养理论知识,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等,并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少数教师课堂教学时并未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依然选择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传授理论知识,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呆板、沉闷,影响到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建设高效课堂。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将“话语权”紧紧抓在自己手中,学生只能服从教师安排,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无从谈起。在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发言权,只需要认真听讲,然后反复练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见解,课堂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四)师生课堂互动不足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化学课堂教学时,一些教师教学模式不先进,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学习,师生互动质量与频率偏低,课堂氛围沉闷,无法在课堂上吸收与理解相关知识,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高中化学的一些原理、概念、元素符号、反应符号、物质属性等等的概念性基础知识比较枯燥、难记,导致大多数学生面对化学课本时望其兴叹,失去兴趣。这显然是影响学生提升化学成绩的关键。鉴于此,作为高中化学老师,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关于高中化学结合生活的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融入生活,把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用生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化学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更使学生的理解力大大提高。这样枯燥的化学知识不但充满生活化的气息,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亲近感,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厌烦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对化学的情感态度,促进课堂教学。如我们可以问问学生,他们见过的烧砖,为什么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呢?这个问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会充分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找到答案,久而久之便能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成绩。


        (二)实践教学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是研究科学的学科,需要通过动手实践和刻苦钻研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中应该注重对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共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感知化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基础知识目标,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遵循引导性原则开展实践性教学,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通过信息化技术,如PPT等为学生展示一组实验过程,学生在观看动画视频的过程中开展实践训练,进而实现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结束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5~10min的时间去整理实验操作中的用品,使得学生可以在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实践心得,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心得进行汇总,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结合学生的成果分享做出适当的总结,最终实现化学课堂的升华,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强化师生互动,塑造和谐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建立良好互动模式,大幅度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化学课堂上互动与沟通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得到反馈后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化学教师可以运用灵活语言策略,在课堂上形成轻松的氛围。化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时,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避免利用将课堂提问作为唯一方式。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在课堂上塑造出合适的情境,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自来水消毒使用氯气后,残余的氯气会影响人体健康吗?密闭的空间内着火后,可以等氧气消耗完再灭火吗?等等,使得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或是采取情境表演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师生互动;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利用小组讨论与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化学课堂氛围。
        (四)转变教学观念,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与计划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思想引领,因此,要改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应试教育限制,将教学重心从加强知识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上来,从注重成绩考核转为关注结果、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考核,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化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新课改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发展。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很灵活,也很多样。只要老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认识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现象,认识到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适合新课标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化学成绩,彻底改变当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项目基金:
本文为安徽省滁州市201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行动导向”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CJG1905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建军.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浅议[J].学周刊,2020(02):34.
[2]康小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3):47.
[3]郭清云.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67.
[4]张建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9(33):56-57.
[5]马红霞.基于新教材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探究[J].化工管理,2019(33):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