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3068119870221XXXX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后浇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如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的连接,高层框架结构或超长多层的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可以应用后浇温度带或后浇收缩带。所以,应当重视后浇带的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出后浇带预留,同时依照规定时间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前清理干净表面,并对钢筋进行处理,之后再浇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和监督,保障后浇带的质量,以确保工程达到良好的使用性和完美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在这样迅猛的行业实况下也涌现出很多问题。尤其是现在关于建筑施工以及建筑后期质量不合格的报道越来越多,所以现在国家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而在所有的施工技术中,后浇带技术作为主要施工部分,施工与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把关,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建筑质量与施工技术问题。
1 工程案例
某工程项目总面积约为58 601.95m²,地下室采用无梁式底板及顶板,其中底板厚度300mm,顶板厚度180mm,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在地下室顶板、底板及壁板部位均设置后浇带,宽度设计为1 000mm。由于该工程中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后浇带施工部位分布密集钢筋,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处理复杂,必须设置止水钢板,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4×400钢板止水带。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及规范进行施工,科学组织施工部署,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2 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分析
2.1 后浇带的概意
后浇带是一种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设置的临时施工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专业人员设计,防止房屋建筑施工中因浇钢筋混凝土存在的收缩应力差或是沉降不均而形成裂缝的现象发生。能够使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科学又高效,保障房建工程质量水平[。一般地,后浇带的形式分为三种:平直缝、阶梯缝和企口缝,其中后两种效果和质量是较好的。
2.2 后浇带的设置
混凝土出现开裂缝的原因是约束应力,则实际后浇带设置时,就要从这点入手,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减少混凝土的“压力”,利用膨胀混凝土填缝并抗衡残余约束应力,故,后浇带的设置一般都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再者,除了考虑约束应力的原因还要考虑沉降差度原因,则在房建工程后浇带设计时多重考虑,严格按照设计图执行。后浇带间距为 30m 到40m、宽度为700mm到1000mm,便于房建工程的施工。为避免后浇带处梁板受力钢筋不断,采用贯通或是在混凝土投入前接连。而关于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一定要在浇筑混凝土后接连牢固,避免出现直缝的现象,影响房建工程的质量。
2.3 后浇带在房建工程施工的作用
后浇带在房屋建设工程施工中有两种作用,一、能够稳定由于沉降差而造成的房屋建筑结构变形,二、避免由于施工周期中的温度差过大而引发房屋建筑结构收缩应力的问题。
(1)减少沉降差。在房屋建筑建设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基础被设计成整体时,主要应用的建筑材料是不同比例的混凝土混合剂,若是想要使其完全凝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混合剂凝固时,其中较重的物质就会沉降,导致混凝土不同位置的密度和质量不同;而后浇带施工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施工时先用后浇带施工会将高层建筑结构和基础分成两部分,在建筑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后,再用混凝土采用浇注的方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在后浇带施工时,要进行硬度的检查和核实。
(2)避免温度变化差度大而造成的影响。高层建筑施工有着跨季节性的特点,再加上,混凝土在被浇注后的3000 天时间内会出现硬结收缩的现象,这种现象极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则造成建筑主体结构热胀冷缩或是混凝土在凝固时体积明显缩小。一旦混凝土受到温度影响无法正常收缩,建筑内部结构就有可能出现裂缝,埋下危害居住者人身安全的隐患。
而若是采用后浇带施工的方式,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降低因混凝土收缩应力差带来的不利影响。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3.1 合理设置浇带的宽度
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要让后浇带的结构整体性保持到最佳。一般来说,为了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已经施工安全的需要,是不可以割断楼板基础上起到受力作用的钢筋的。但是如果后浇带的跨度面非常的大,就需要对钢筋进行切割,然后在后浇带浇筑施工完成的时候再将这些受力的钢筋焊接起来。
3.2 合理设置浇带的间距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并按照设计图纸的预留位置进行设置和施工,然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作业。如果出现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施工的工序被改变了,就需要及时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调整,来应对由于施工的顺序发生调整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而且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往往都是如此。
3.3 合理设置后浇带断面形式
要合理设置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因为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有的时候也可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说,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浇带施工过程后的功能,需要让施工的断面形式与之前的混凝土浇筑的断面形成一定的一致性,只有这样的一致性达到最好的水准后,才能让后浇带达到最好的效果。
4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控制后浇带防水施工质量
对于这两个阶段的防水问题,后浇带施工需要认真的予以对待,在封闭后浇带前,一定要将后浇带的防水措施设置出来。在封闭了后浇带的防水后,会有两条相邻的施工缝存在于后浇带处,这是防水最弱的一个部分,所以,一定要应用合理的防水对策。为了避免地板四周的冰雪水和施工水流入后浇带施工中,因此,需要将 60mm 宽,300mm 高的挡水墙增设到后浇带两侧的 500mm 处,把防水砂浆涂抹于墙壁的两侧。为了可以及时的回填外墙的土方,可以将 380mm 厚的实心墙砌筑于外墙后浇带处,发挥其挡土的作用,确保后浇带结构不受伤害。例如,在地下水比较多的地区,可以将一层卷材防水层设置于实心墙表面中,将木盖板盖到后浇带上,确保不受污染。
4.2有效的控制间距
首先,合理的选择间距。需要按照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严格的依据图纸的规定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通常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选择和控制其位置,例如,纵横墙相交部位或者柱跨三等分的中间部位等。这样能够避免弯矩太大或者剪力大而造成构件压力增大。在具体的施工期间,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算法将合理的后浇带间距确定出来。例如,在16m 的作用控制 2.4m 厚的混凝土结构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中心的应力值就出现了交点。所以,混凝土结构在该厚度下应该低于 16m,通常在 30~40m 左右控制矩形结构后浇带的间距。并且,应该按照季节温度的改变情况来确定,在无法缩小后浇带的间距时,可以利用控制入模温度、加强养护等方法将后浇带的施工间距延长。
4.3控制模板支撑体系质量
在施工期间,为了防止出现裂缝,应该通过模板去支撑,确保后浇带位置结构的稳定性。支撑系统要具备合理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依据施工图纸去设计,安装必须要一次成型。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将钢丝网模板预先设置出来,在浇筑好了混凝土之后,再拆除有关部件,进而保证混凝土地板构件的平整度。可以通过M14止水拉杆螺栓经墙体模板拉禁,为了避免模板的倾覆,需要紧密的连接器地锚和钢管斜撑。因为悬臂受力为后浇带跨内梁板两侧结构的主要受力类型。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绝对不可以将其拆除。
参考文献:
[1]吴小婷.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9(3):174-175.
[2]王松.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9(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