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昂业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500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高层建筑物随之增多。在高程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是非常关键的施工环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项目,是主体结构施工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施工人员应当加强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探究了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如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对其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包括钢筋施工、模板施工与混凝土施工,并在此基础上对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预期的施工质量。
1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主体结构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和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建筑主体结构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功能和质量,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建筑主体结构的建设。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建设是基于地基之上的,因为建筑物的地基是建筑物的荷载和阻力的主要承担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2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2.1测量主体结构
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这也是保证后期工程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更应该做好测量工作。最终的测量数据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参考,并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其中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测量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其测量结构直接关系到该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边角柱,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第二,测量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在每一个高层建筑施工中都会在每层设计四个孔洞,测量人员可以采用定位标线的方式对这四个孔洞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应该由多位测量人员进行多次校准。第三,测量主体结构的轴线。测量人员通常会使用经纬仪对轴线的测量方式,并标注好钢板的准确位置,进而提高测量的正确性。
2.2模板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通常会选择使用模板支护技术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由于每个施工工程所设置的主体结构形状、采用的施工材料及具体要求都不相同,因此,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选择制作模板的方式来开展结构支护工作,采购原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成本的投入。基于高层建筑对结构稳定性和材料自身重量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模板材料大多以钢板为主。从支护技术上来看,可以选择的支护方法分为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两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的稳定状态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在拼接模板的过程中,要严格检查接缝处是否存在缝隙,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跑浆或者漏浆的现象,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最后,在使用模板施工技术时,施工单位还需要明确施工的具体顺序。通常来说,都是先安装主要承重结构的模板,后安装次要结构的模板。而如果使用临时支护方式,则还涉及到拆除模板的环节。拆除顺序应当与安装顺序相反,先将次要结构拆除,这是提高模板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环节。
2.3高层建筑钢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实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支撑,特别是钢筋的选用,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即使钢筋复核设计要求,在绑扎和施工该过程中,如果不能按要求实施,仍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施工该过程中,严格要求钢筋施工过程的规范,防止产生质量事故。首先,钢筋进场,需要做全面检查和复测抽检,确保钢筋型号和规格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修饰和损伤程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在钢筋存放方面做好分类和防护。根据抽检标准,由监理单位见证人员随即抽取送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满足质量要求后再接收,否则坚决不允许进入工地。钢筋工程往往环境恶劣甚至危险性高,为了满足钢筋施工质量要求,要做好技术交底,明确一线工人掌握施工要求并能熟悉操作,还应加强过程监管和检查。另外,还要给钢筋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套保证工作,特别是危险性高的地方,天气恶劣的季节、夜间施工、冬季施工做好安全防护和平台建设,为钢筋施工人员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为了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规范,需要注重细节。做好错头绑扎,尽量减少钢筋接头施工,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检查,严格控制施工误差。
2.4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体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制备质量,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在保证水泥型号的前提下,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或者初凝等问题,避免混凝土质量降低的情况发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筑的高度和浇筑顺序。混凝土的振捣要控制好振捣时间和振捣速度,当混凝土不再出现气泡时振捣可以停止,同时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振捣前要确定好建筑预埋件和钢筋的位置,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根据施工区域的天气环境,喷洒适量的养护用水并铺设草帘等,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当出现混凝土裂缝时,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质量控制要点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抓住主要控制点,特别是材料进场、设计方案优化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涉及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只有材料质量合格才能施工合格。无论是监理还是建设单位,要切实做好材料质量的把控。设计工作作为施工的依据,是质量合格的保障,需要做好高层主体结构工程设计方案的细化和优化,保证设计意图可以实现,并明确各关键节点的控制要求,符合规范和行业实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要求较多,专业不同、方案各异,需要做好技术的前期交底和过程控制及完工验收,测量技术保障施工的精度和位置,确保水平度、标高和垂直度满足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复测和动态监测,确保安全和质量。
针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需要从材料入手,做好质量控制。从钢筋、水泥、模板等材料进场,就需要根据质量管理制度,由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员做好材料抽检工作,将需要检测的材料送第三方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如果送检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立即通知质监站和安监站进行备案,并同时告知建设单位进行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施工项目部在接收合格的材料后,安排专门的人员场地进行专业、严格的材料管理,确保材料有效、合理、安全存储和使用,避免错用和浪费。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根据季节制定专门的养护方案,只有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后才能拆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了提高模板使用频率,提前拆模,防止再次酿成质量安全事故。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的质量。因此,应根据建筑的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正确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切实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薛善江.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7(14):213-213.
[2]盛霄,叶国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6,No.190(1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