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波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张波
[导读] 摘要: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到了水利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其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
        淄博齐龙水利建筑安装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318
        摘要: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到了水利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其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改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不佳的现状,确保水利工程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水利工程是各个地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其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将会是一项持续性的艰巨任务,需要相关单位部门给予高度重视。然而从目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来看暴露出的问题的比较多的,已然给水利工程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效应。对此,必须要正确认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意义所在,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管理能力,确保水利工程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此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最大化的展现出水利工程的建设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缺少明确的目标,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尚未有详细的界定,制定的管理制度,所用的管理技术,配置的管理人员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使得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重建轻管是水利工程的通病,在项目建设期相关单位的关注程度较高,可是项目运行期却没有投入足够资金,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与维护,水利设施带病作业情况屡见不鲜,无法保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2、管理体制较落后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都运用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对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职责予以详细划分,因而出现了多头管理的情况。管理职责的交叉使得责任落实较为困难,在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快速找到责任人,管理人员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愈发不上心,引发的后果十分严重。与此同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缺少标准化的执行程序,管理人员不知道岗位工作要点,对于应该达成的工作效果也不甚明确,这些都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3、管理人员素质低
        现代管理理念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认识到管理人员的作用,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保证管理人员的各司其职,这种先进思想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然而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习惯于应用传统技术和方法,不能与当今时代发展需求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要求相结合,自我优化意识淡薄,岗位职责不清晰,使得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脚步更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4、监管工作不到位
        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状况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可靠运行。但是监督部门并没有做好监管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缺乏准确把握,给违规操作创造了温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目标更是迟迟难以实现。水利设施的故障问题频发,却得到有效的处理,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也没有对水利设施进行定期养护,因小毛病引起了重大事故,严重威胁到了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酿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制度,可以让相关工作变得有章可依,各单位部门的权责分明,能够更好的落实管理责任,有力保障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各个流域的水利工程科学划分给各个管理队伍,队伍中每个成员的职责也要细分,每个队伍都要选出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安排组内人员的工作,与其他小组进行协调和交流,这样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就会紧密衔接起来,取得较好的成效。
        其次,建立考评机制,通过对管理人员工作表现的监督和评价,指出他们当前工作的不足,并按照其实际表现予以奖励和惩罚,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将会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用出色的表现来为自己创收,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树立多元化治理目标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和运维管理必须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环境友好型工程项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扩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在保证治水目标达成的前提下,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既可以防范洪涝灾害的发生,又可以促进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数得。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开发更多创新性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手段,从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过渡,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做到了然于心,这是多元化治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同时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还要尽量选择新材料、新能源,防止滋生污染物质,破坏生态平衡,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3、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可以安排多个管理人员进行同班次同岗位值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监测水利工程每一个角落的运行情况,不但精简了机构,减轻了人员负担,而且推动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的方向全面迈进,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招聘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实现对复合型人才的引入,还要强化既有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育培训工作,传授他们先进管理知识和技术,促进其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融合。这样才可以使得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水利工程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管理人员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尤其是与数量庞大的水利设施相比,这就意味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不能单单依靠管理人员,而是要想方设法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水利工程的创新发展。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宣传,让大众知道水利工程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水利设施的损害引发的巨大危害,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对水利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经过核实后将会给相关人员发放物质奖励,群众就会焕发出更高的热情,那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力,确保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能够被更多群众所认同,真正的深入人心,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结语: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的大势所趋,对于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携起手来,形成整体合力,树立多元化治理目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从而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质量,增加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抵御洪涝灾害,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蒋亚东,石焱文.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9(11)
        [2]许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南方农机.2017(18)
        [3]李彩云,李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