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黄石滩灌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纯涛
[导读] 摘要: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为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农业灌溉管理工作中,加强灌区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推广高效灌溉技术,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基于此,本人结合安康市汉滨区黄石滩灌区实际情况,分析灌溉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安康市汉滨区黄石滩水库管理局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为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农业灌溉管理工作中,加强灌区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推广高效灌溉技术,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基于此,本人结合安康市汉滨区黄石滩灌区实际情况,分析灌溉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概况
        黄石滩灌区系在原八一水库灌区基础上形成的“新水库,老灌区”,八一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6年投入运行,经过多年运行,水库淤积严重,尤其是1998年库区上游东镇、茨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泥石流进入库区致使水库严重淤积,有效库容仅剩200万m³左右,无法满足灌区农田供水需求,灌溉面积锐减,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确保老灌区继续发挥效益,安康市、区领导高度重视,责成发改、水利等有关部门编制项目,完成项目前期申报工作。2000年经省计委、水利厅批准,在原八一水库下游5㎞处投资1.638亿元新建黄石滩水库,2000年底开工建设,2006年水库建成并下闸蓄水。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48㎞²,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m³,水库总库容4177m³,其中有效库容2034万m³,死库容1398万m³,滞洪库容745万m³,水库的建成,使失灌多年的老灌区有了水源保障,同时汛期对保护付家河下游川道农田、房舍、人民生命财产以及阳安铁路等安全度汛具有重要作用。
        黄石滩灌区地处月河丘林川道区,为汉滨区粮食主产区,灌区管辖4个镇(办),83个自然村,总人口24.1万人,设施面积7.39万亩,已建成干渠3条长50.85㎞,支渠27条长93㎞,各类渠系建筑物1024座,灌区内现有小(Ⅱ)型水库11座,总蓄水量234万m³。
        2存在问题
        (1)工程老化失修,输水能力不足。
        灌区渠系工程均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系人民大会战“百库运动”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工程设计标准低,技术力量薄弱,施工队伍主要以社队筹集劳力为主,主要建筑材料紧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工程先天不足。加之工程已运行多年,因工程年度维修经费不足,造成工程损毁严重,输水能力下降,无法满足灌区用水需求。
        (2)工程地质灾害频繁,影响正常灌溉。
        黄石滩灌区工程地处汉滨区浅山丘林区,地质结构极为复杂,大多数渠道均建在千枚岩、膨胀土地段,每年进入汛期工程经常发生沉陷、断裂、坍塌现象,走山滑坡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影响渠系工程正常供水。
        (3)工程不配套,灌溉面积锐减。
        支、斗渠不配套是灌区灌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黄石滩灌区渠系工程建设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资金及其它因素制约,部分支、斗渠仅完成渠槽土石方开挖和部分衬砌,“半拉子”工程较多,大部分渠道配套不完善,只有斗口,没有闸门,部分渠道虽配备了闸门,但因运行年代久,老化锈蚀及人为破坏,几乎损毁殆尽,加之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按时清淤,渠道淤积严重,供水不畅,渗漏损失大,群众灌溉积极性日趋降低,造成灌区灌溉面积逐年减少。
        (4)灌区管理技术落后。
        黄石滩灌区渠系工程未配套量水设施及自动检测设备,灌区供水目前凭经验对水库和渠道进行运行调度管理,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灌区供水仍以粗放的大水漫灌为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灌溉定额偏大,造成水量浪费,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5)缺乏管理人才。


        灌区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技术水平不高。目前全灌区管理人员68人,技术干部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缺乏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档,满足不了现代水利管理的要求。加之工作地偏远、分散,专业技术人才不愿到一线工作,造成业务技术管理工作的缺位。
        3对策与建议
        针对黄石滩灌区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快灌区配套更新改造步伐,建立水利资金投入机制
        扎实做好灌区配套更新改造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水利资金投入是解决灌区渠系工程老化失修、损毁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灌溉面积锐减和促进灌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弄清灌区干、支、斗渠状况,做好灌区渠系改造总体规划,优化技术方案,争取国家水利资金投入,加快灌区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及管护设施建设,提高渠道有效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其次,狠抓工程建设管理,要按照规划设计及批准方案,组建项目法人机构,按照“四制”要求,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项目建设中的监管工作,确保建一处工程,受益一方百姓。三是要建立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基础,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一种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系,促进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从而形成一种全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体系。
        (2)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按照灌区分布情况,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采取制度+科技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在灌区内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东干渠三支渠阳晨农业园区、西干渠一、二支渠仕途农业园区,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品种,实施喷灌、滴灌节水高效灌溉工程,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率,以达到节水、高效、农业增产农民经济增收之目的。此外,在保证灌区农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拓宽供水领域,向安康城区、高新区、灌区内工业及居民生活供水,解决工程维修养护、工程抢险等经费不足问题,使灌区管理逐步走向自我维持、自我发展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减轻了地方财政供给能力。
        (3)实行分级管理,专业化管理与群众管理组织相结合。
        灌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在原八一水库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灌区渠系工程管理实行枢纽及干渠工程由灌区管理单位统一管护,支渠工程由各受益镇、办管护,支渠以下工程由受益村、组及农民用水者协会管护的分级管理制度。坚持各负其责,管好辖区内的水利工程。加强科学调度,共同管理,均衡受益的原则。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群管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经费,确保正常运转。
        (4)规范管理,依法管理。
        根据《水法》、《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防洪法》等法规,制定灌区管理细则,发送到受益镇(办)、村、组并张榜公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灌区工程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对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案件及时查处,保障工程安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提高群众爱护水利工程意识。
        (5)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强化职工业务技能和素质教育。
        为确保职工在基层安心工作,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关心职工工作、生活,了解掌握职工思想状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创建“职工之家”;二是要鼓励职工通过自学、函授、分批轮训等技术培训活动,并将学习培训经历作为技术干部职称晋升、工人技术等级晋升的依据,以此促进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业务技术管理水平;三是引进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按照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办法,从水利专业院校招聘技术人才充实到一线,根据工作岗位、所担负的工作,分类加强培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四是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提高水利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汉滨区工、农业生产服务。
        结语
        灌区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强化水资源的管理、科学调配,理顺投入机制,做好灌区渠系工程维修养护,深化灌区体制改革,使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对促进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