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发展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指导,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采取教学对策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时,要深入解读新课程理念,树立起新课改思想,将其充分渗透到各个环节,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能力、学习习惯的塑造,让学生真正成为化学课的主人,发挥出学生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力量,构建阳光、快乐的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提升对策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给培养目标、关注倾向巨大变化,新课程理念明确之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做好从传统课堂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转变工作,顺应学情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构建高效率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中化学课堂,还存在着新课改理念渗透不够深入问题,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教学观念和方法较为滞后,教学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运用趣味实验导课,激活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与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有很多非常有趣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如果教师能够将趣味化学实验与新知识导入结合到一起,采取趣味实验导课策略,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令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的奥妙,形成浓郁学习欲望,积极活跃思维分析化学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知识,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下,为本节课新知识高效教学提供良好基础,在新知识的课堂开端变为教学效率提升增加了有力保障[1]。
例如,在面对七年级上学期学生进行《离子反应》这节课新知识教学前,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表演了“魔术”,使用硝酸铵、氯化钠和碘,演示了“滴水生烟雾”的趣味实验,学生立刻被眼前神奇的化学反应抓住眼球,交流讨论实验原理,想要获取“魔术能力”,日后表演给他人观看,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硝酸铵在氯离子的催化下发生分解反应,加水课可以引发这个反应,反应后所形成的水又能分解更多硝酸铵,令硝酸铵熔化,并与锌离子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升华了晶体碘,出现红褐色烟雾伴有浅蓝色火焰,学生此时对离子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强烈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顺势导入本节课新知识,利用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和强烈学习动机,提升了新课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上学生成为了思考和学习新知识的主人。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理解掌握
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按部就班讲解教材知识,没有将课本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便于学生消化吸收,则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进而降低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学理论研究与体系建设工作,他所结合我国教学情况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至今仍旧对现代高中化学教学具有极大启发和指导价值,且与新课程理念相符,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所以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即教育思想观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利用这些关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化学能力和教学互动性,实现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促进效果[2]。
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二《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节课上,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式、正四面结构体、取代反应原理等抽象理论知识,而是顺应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引入生活实际案例,通过投影仪让学生直观看到甲烷在天然气中的应用、沼气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意识到甲烷在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作用,明确学习甲烷知识的意义,重视本节课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甲烷有哪些性质?有学生说天然气没有颜色,所以甲烷具有无色性质,有学生说沼气能够爆炸,所以甲烷具有可燃性,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推测探讨甲烷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比之教师讲解灌输方式而言,学习印象更加深刻,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适当总结归纳,发挥启发和指导作用,促使学生自行在简单计算中确定甲烷分子式,在绘画碳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实践活动中,自行推测甲烷分子的结构,本节课在“接地气”的生活情境内,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培养了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思维。
三、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些高中生化学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积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交流,保证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在课后却由于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控能力薄弱,很少主动预习化学知识、复习化学内容,尚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构建课上与课下有机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微课、作业网、QQ群等课后合作学习与教学指导渠道,潜移默化塑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言具有莫大帮助。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学情分析,录制浓缩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内,指导学生通过简单时长的微视频观看,提升预习效率和质量,培养课前预习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虚拟实验操作机会,让学生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与配套智能笔,设计并看到不具备现场实验条件的化学反应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课后鼓励学生将作业情况在微信群内交流互动,一起探讨化学作业问题,延伸课堂上的教学指导与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反思性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给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遵循新课程理念,采取趣味实验导课、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先进教育技术等策略,在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的道路上,更全面贯彻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高中化学教学事业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丽.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47.
[2] 任军安.高中化学教学互动方式和方法探究[J].才智,2020(4):113.
[3] 张红根.高中化学课堂内外结合的教学研究[J].才智,202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