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黄芳
[导读]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乏味,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欠缺,导致成绩难以提高。
        摘要: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乏味,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欠缺,导致成绩难以提高。本文阐释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分析了当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依据这些问题探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指出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并且要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新型学习模式走入课堂,其中就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一学习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讨论、合作中获得知识,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当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方式过于随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涉及分组的问题,但当下数学课堂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有时过于随意,往往根据座位、学号、成绩等进行分组,这样势必会导致小组间学生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组员在合作学习配合方面也容易产生不协调。按这种形式划分小组不仅不能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发挥,同时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随意的小组分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也容易导致小组内矛盾的爆发,不利于课堂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僵化
        当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中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问题。分组往往与座位相联系,而座位的调整会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阻碍,这就使得该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陷入僵化,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欠缺监管,导致学生虽然积极讨论,但有时讨论的内容与课堂学习产生偏差,这同样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此外,在小组成果展示的环节中,有些小组的学生由于个性问题往往不能积极展示,这就使得一些学生没有表现机会,也不利于其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方式方法则可能会导致负面效果。由于学生们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不能够融入交流讨论中去,不能在该模式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教师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在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施以援手,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切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不能太过随意,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首先,在小组人数方面要科学设置,如果小组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形成积极的讨论氛围,而如果人数过多则容易导致秩序混乱,因此小组人数应以4-6人为优。其次,在分组标准方面既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同时也要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充分介绍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这一学习模式的目的、方法以及效果。不仅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展开,而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发散性,在问题难度方面要考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奇函数与偶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发散性。可以让学生举出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例子,或者让学生举出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例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不断举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奇函数偶函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激发数学探索热情。
(二)要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把分组与座位完全挂钩,要避免僵化,小组学习可以灵活展开。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帮助讨论能够更加有组织、有纪律地展开。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自身的任务有充分了解,进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避免出现小组内只有个别学生进行讨论的情况,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数学教学要积极扩展教学资源,避免内容的僵化。开发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小组学习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比如,在进行三角形恒等变化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们讨论教科书上的例子,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三)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必须贯穿始终。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钻研数学教学的内容,把握重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多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的自主学习,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当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习小组、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僵化、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方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中的缺陷,有效发挥这一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涂圣义.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5.
[2]程新,邵建鑫.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52-153.
[3]许洪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