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影响下,各个学校都已经推迟了开学,幼儿园也是如此。在此期间,学生幼儿都处于在隔离的状态,这一期间也不能忽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对幼儿的行为多加观察,尽早发现幼儿产生的不好的行为,并进行纠正。家长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幼儿的榜样,所以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引导幼儿。本文针对在新型冠状病毒环境下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教学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教学;研究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当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特殊时期,幼儿都处于居家的状态,即使是这一时期,也不能忽视好习惯的养成,反而更应该加强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受疫情的影响,人们需要多消毒、勤洗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这些都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干净卫生,对幼儿健康成长来说,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幼儿园在这一时期更不能松懈,要随时做好开园的准备,做好相关的课程准备,与家长保持联系,掌握幼儿的成长情况。
一、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1.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内容
幼儿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很多方面,包括道德习惯、活动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要尽早向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思想,使幼儿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活动习惯主要指的是日常活动中养成的习惯,多次重复做的动作或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也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饮食、卫生等情况。生活习惯处处都是细节,要从一件一件小事开始重视起来。比如饮食方面要合理,按时吃饭,饭前洗手等,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这些都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方面,勤洗手、勤洗澡,从小保持干净卫生。劳动习惯就是幼儿是否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能否在一定的年龄段,在日常中做一些简单的劳动,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是从生活中进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内容很多,需要一点一滴的做起。
2.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不良行为也是建立在上述的基础之上的,道德习惯、活动习惯、生活习惯等。在日常中没有礼貌、不关心他人、不遵守纪律等都属于不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活动中,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总是觉得幼儿还小,但也是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的。每一件小事中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就应该从小事开始做起。家长和幼儿园应该重视观察幼儿的这些行为习惯,发现好的习惯及时鼓励,发现不好的习惯及时纠正。
3.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影响幼儿形成不良习惯的有很多种原因。首先是大人的示范作用,幼儿时期很多行为举止都会受到大人的影响,如果大人们说话不注重语言方式,幼儿是会进行模仿的。幼儿的很多行为举止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会的,家长如果不重视,无意之间,就会发现很多不好的习惯。除此之外,还有电视网络等,现在的幼儿都会使用网络电子产品,幼儿不能正确的区分网络的好坏,电视网络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被幼儿看到,也进行模仿,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家长的过于宠爱也会导致幼儿形成不良习惯,本是好意,但还是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的。比如家长害怕幼儿会摔倒,就减少幼儿的活动,这就是非常不好的,幼儿正处于好玩好动的时期,需要一定的活动,又在这新型冠状病毒发生期间,更是需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长。还有的幼儿对观看电子产品没有节制,对幼儿的眼睛或身体都会有影响。尤其是处于疫情期间,长期居家的状态会十分无聊,家长便不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过后对幼儿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经
1.规范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
当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家长和幼儿都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随着疫情的好转,幼儿园也会随之开园。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这一时期幼儿园也不能松懈,时刻与家长沟通交流,掌握幼儿的成长情况。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积累各项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幼儿园应当做好管理教育,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严格督促检查。不管是在作息、卫生还是饮食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教育和督促。如果家长和幼儿园没有及时的对幼儿展开严格的行为规范,不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那么长时间之后,不好的习惯已经养成,再进行纠正的话就会难上加难。家长和幼儿园在这一过程中,要有耐心,并对幼儿有信心。在要求幼儿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教师在幼儿园可以通过集体行为习惯的培养,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集体中展现自己。但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不良习惯还是会出现。总而言之,幼儿时期时刻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关注,要规范幼儿的行为举止,并严格督促检查。
2.运用奖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教育的方式,来告诉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幼儿园内会有一定的媒体设备,以便幼儿们进行学习时使用。在开园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设备,为幼儿们展示良好行为习惯的动画等,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能够更快的理解。在日常中指出幼儿的不好习惯,并告诉幼儿改正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持之以恒。教师和家长都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来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每天早睡早起,每天学习,每天坚持的话,会奖励给幼儿小红花或小笑脸,以此来激励幼儿。这都可以成为奖励的机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产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与其生活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家长不重视的话,幼儿是无法通过自身改正的。这需要家长做一定的反思,分析幼儿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幼儿园教师也应举行相应的活动,家园共同配合,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让幼儿健康良好的成长。
三、幼儿不良习惯的几种矫正措施
1.纠正不良习惯
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往往会有一种不满的态度,不仅仅在行为习惯方面,还有人际交交往,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会教育幼儿说,向好习惯的幼儿学习,那么行为不够良好的幼儿就会面临一定的挫折。在幼儿园内,教师可以从调节人机关系开始,培养幼儿之间的关系,让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向习惯良好的幼儿看齐,从日常生活做起。幼儿园内所有小朋友共同活动时,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就会受到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展开互帮互助的活动,建立好习惯的行为计划表,来让幼儿们实施完成。再让幼儿们展示完成的成果,幼儿们在做同样的行为习惯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心态。对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幼儿们,采取针对性的合理措施,进行矫正。矫正时,要有耐心,否则幼儿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进一步的矫正措施。
2.坚持培养和训练
好的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养成的,坏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也需要幼儿投入一定的时间,坚持培养和训练。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随时提醒他们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不好的习惯需要改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在教师帮助你之后,要学会说谢谢。看到垃圾的时候,要随手加起来放入垃圾桶内。这些都是日常中的小事,但对于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意义。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一日一日反复做积累而形成的,只靠幼儿自身可能难以坚持,这时就需要家长的督促,帮助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及时奖励
在发现幼儿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家长要冷静的分析原因,而不是急躁的批评幼儿。幼儿的这种现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纯的责怪幼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家长应做好和教师的沟通,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不仅仅改变幼儿,也要分析自身或家庭环境的因素,共同改进。及时的奖励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能因一些不好的行为,就忽视幼儿的闪光点。在幼儿自觉地进行良好行为时,家长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幼儿在奖励的制度下,能够不断被激励,得到鼓励之后,幼儿就会更加有信心,也会更加有兴趣。
四、结束语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幼儿只有不断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因为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们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不能懈怠。幼儿园和家长都要更加重视起来,监督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更加健康自信的成长。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高航娟.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J].教育革新,2019(10):73.
[2]赵光峰.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9(28):176.
[3]安晓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49.
[4]宋德荣.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养成教育[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