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致精课堂追求教学质效,所有影响教学质效的因素都应得到重视。不仅是要关注教法、学法,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等因素也应得到较好的引领和控制——通常,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是控制学生学习状态的主要抓手。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就致精课堂目标下的课堂氛围营造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致精课堂;策略
课改后,“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实践的目标。但在研究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激现象。即,在“效率”二字下,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时效”,而使质量被弱化。学生掌握知识速度快了,但不求甚解的问题也出现了。因而,反思之下,“致精课堂”这个目标被提了出来,开始追求教学“效”与“质”的均衡。
致精课堂追求教学质效,核心是在保证时效的同时保证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质量,就不仅要关注教法的应用,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思维等进行引导和控制。而要实现这个目的,营造课堂氛围是个常用且必要的抓手。
一、课堂氛围对致精课堂的意义
指向致精课堂的课堂氛围营造,其意义至少有三个。
第一,友好的氛围相对于严肃的学习环境,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师生间可以达到“无话不谈”。这样,师生交流互动的真实性、流畅性和深度就得到了保证。教师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也可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及知识掌握情况。显然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此外,学生产生了亲师心理,也更愿意接纳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更愿意主动配合教师。
第二,活跃、有趣的氛围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牢牢牵引到学习内容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高,理解和接收的效率高,而且精神集中度高,课堂上出现走神的问题会大大减少。这也利于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学习质量得到保证。
第三,适宜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氛围的营造不仅是单纯的快乐、开放,而且也会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匹配。一个好的氛围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带入课文特定情绪当中,使之与作品、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振,利于其深度理解思想、主题。
二、致精课堂优质氛围营造策略
氛围的营造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心理来进行精心设计,氛围的质量对致精课堂的构建非常重要。
1. 有吸引力的氛围
营造氛围的目标之一是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学习上——因为学生刚刚进入教室,其思维还处于课间的游戏上。或者,上节课是体育课、音乐课,学生的情绪即便是经过课间,大多仍然处于与语文学习不对应的状态中。因而,在开始主体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把学生的思维吸引过来。具体采用什么方法,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当时的状态或教学内容来设计。
比如要学习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他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有趣现象:“大家有没有经常被家长批评?因为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位同学在玩游戏。自己就被吸引住了,看着、看着就忘了回家——是不是这样?……确实,我们经常会被一些特别有趣的、特别美的事物所吸引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行程。今天咱们要学的内容,就是说一位大诗人被美丽的景色给吸引住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通过营造一个探奇的氛围,把学生思维集中起来。
2. 开放活跃的氛围
致精课堂讲求让学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高度参与学习过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采用原先刻板的、严肃的课堂组织形式,而是要采用一些手段,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打开他们思想的空间、使他们乐于学习。这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有趣的氛围。常用的方法有,讲个小笑话、做个小游戏等等。比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特色的声音,让学生们竞猜,看看谁能快速准确的说出声音主角是什么。如,汽车启动的声音、青蛙鸣叫的声音……通过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3. 匹配内容的氛围
要达到较好的学习质量,氛围营造还不仅是关注学生的愉悦感——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语文的课文有时并不一定是要表达一种快乐的心情,有的是伤感、有的感慨、有的是赞美……如果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营造的氛围过于快乐、放松,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绪进不了文章。这样一来,虽然学生很愿意学,但思维方向、情感方向与学习方向不一致,也达不到致精的目标。所以,面对一些特定文章时,教师所营造的氛围应追求与之一致。比如,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我们要引起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反思,就不宜采用过于快乐的氛围。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照片、视频,并与学生交流探讨,引起他们对人类破坏生态的警示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这样,再去阅读文章,学生才能与作者在思想上形成共鸣。
以上,围绕致精课堂的构建就课堂氛围营造的问题进行了几点探讨。总的来说,要想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法,而且应通过氛围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学习状态。一般来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教师可为学生营造有吸引力的氛围、开放活跃的氛围或匹配内容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芸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杨桂齐.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J].中华辞赋,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