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阅读开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陈世国
[导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有百益而无一弊。本文仅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一个素质高的民族。一个人如果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他就会不断的进步。因为,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在读书的同时也就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认识,优化了素质。好的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而语文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摸索,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每天愿花一、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十几分钟看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因此教师应该随时随地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到阅读中去寻找快乐。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每学期学校都会为学生订一本同步阅读课本,我先从同步阅读人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的精彩内容,利用故事中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兴趣。小学时期儿童正处于知识的渴求期,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每天有许许多多的新的“为什么”提出。在教学中我常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在教学《花钟》一课后,我向孩子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在学习《月球之谜》后为孩子推荐《宇宙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去找寻答案。于是孩子们时常会有自己的新发现。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会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所以我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你们的视野,丰富你们的生活,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你成为一个知识丰富,品行高尚的人。让他们明白书对于自己是多么重要。

       
        二、开展阅读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知识上的收获,更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和孩子们利用中队会活动开展一些朗诵比赛、讲寓言故事、讲成语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把主动权完全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这时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乐在其中。我还经常利用校本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阅读之后的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交流也是心灵净化的一部分内容。讨论可以使孩子更明晰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还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活动、交流之后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总结成绩、,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于改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实践同样可以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课余时间我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本学期,除了少先队组织了一期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外,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单元后,我又组织举办了一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学生为了办报,需要大量阅读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中,又领悟到很多东西,同时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了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应长抓不懈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每天坚持一定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增长知识、享受乐趣中天天坚持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习惯养成了。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阅读课外读物20分钟。那时教室就成为了我们的阅览室,在这里几十个孩子一起专心读书,每个孩子都认真地读着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对阅读不会感到厌烦。        
        总之,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就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在阅读大量优秀文章,涉猎广泛信息的过程中,学习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同时也积淀人类永不熄灭的智慧之光。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用爱心将孩子们早日带入知识的殿堂,让他们去接受文明、智慧的洗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去延续历史,让他们去创造世界,创造未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