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累积,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及解决,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及探讨,希望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效率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和单一,很多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引导学生去朗读文章,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走马观花地跑一遍,限制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不仅不会提升阅读能力,长此以往反而促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其次,学生缺少正确的阅读技巧指导,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心智尚未成熟,语言学习及理解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将问题抛出,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去找寻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文章内容,仍旧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提出问题。
最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阅读教学模式仍旧以课前、课后任务为主,功利性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更加侧重对问题的探讨,其次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个体差异、学习感受等。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
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强化基础练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文章是由字、词、句这些基本要素构成的,学生在掌握这些字词句之后,就能够对一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进行相对准确的把握。基于此,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对字词句等基础练习加以重视,指导学生对所学生字词进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连词成句。通过句段训练,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对于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准确把握。这也就是说,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简单朗读,而要根据文章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思考,通过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子来把握情感主旨,做到读通、读懂、读透,以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从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如果说字词句是阅读的工具,那么学生兴趣的激发则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当前,拓展阅读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为小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情感积极向上、文质兼美、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
除了传统纸质阅读,教师在阅读载体上也可以有所创新,例如采用现代化视听设备,在文字中添加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图片、动画等元素,以此创设活泼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更真实、更丰富、更生动。
2.重视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上课之前,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文化水平对课文进行分析,这就是预习。有效的预习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大有裨益。在过去,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工作指导不够,仅仅是让学生摘抄生字词,通读课文。部分学校会向学生发放导学单,让学生在预习后,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问题。上述预习方式暴露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弊端,即不重视预习环节。老师与家长普遍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读课文,会认、会写文中的生字词,因此布置的预习任务也大多简单、机械。在预习课文时,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题,这些难题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学生往往将其搁置一旁,等待上课时老师给出“标准答案”。对预习工作的不重视,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和探索意识的形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教材上,而是用教材教方法,通过课文学习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这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标准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预习环节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正确预习、高效预习,关注预习效果,不做无用功,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明白预习的方法和策略,例如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通过上下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批注,在阅读中探索等。为了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树立起来,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目标的确定、预习活动的选择、预习模式的构建,如用彩色笔把自己不懂的词句、句子画出来,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试着独立回答课后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等。
3.课外延伸,拓宽学生视野
如果说课内阅读是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过程,那么,立足于教材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则是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既可以立足于课文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延伸阅读,还应该将语文课本上推荐阅读的必读书目,教师认为有益于开阔学生视野的其他读物推荐给小学生阅读,并通过让学生积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段,让他们分组开展阅读比赛,定期举行讲故事比赛、优秀句段摘抄展览、诗词大会、童话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进行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为他们的阅读营造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一定要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漫长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及探究时间,从根本上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2).
[2]周子怡.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