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学生骨骼、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由此可见,小学体育在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目标。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不可轻视,既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骨骼发育,又能为学生拥有良好身体素质奠定坚实基础。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当前所有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概念,并结合实际体育教学情况,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一般指青年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体育核心素质具体指青少年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来不断强健体魄,完善人格,增强意志力,同时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品行等。最近几年,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和关注,其地位也越来越高。首先,系统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体魄,整体提高青少年体质。其次,绝大多数体育运动进行期间,都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大脑功能发育,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最后,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存在一定差异,通过积极参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来系统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2小学体育核心能力的教学要求与训练策略
2.1重点培养小学生体育情感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体育运动,越来越热爱体育运动。
2.2努力培养小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多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择选出最佳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相适宜的体育教育活动,从而达到学习和使用的目的。换言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和了解体育的基本运动技能,并让学生全面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和运用方法,为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3重视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培养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工作明显不足。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健康知识,正确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在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频繁、反复、积极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2.4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小学生自身的认知功能。在体育教学前,学生应充分认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了解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此外,小学生还应认识到体育课程在锻炼自身体质、意志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应将体育课视为体育活动课。当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时,教师也要确认自己的认识,如男生更积极,对跑步更感兴趣;女生大多比较安静,喜欢智力运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认识来设计体育课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5建立完整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良好效果,使体育课程不再无足轻重,学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现行体育教学建设的评价体系。同时,每次学习都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绩效评价,可以极大地激发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2.6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要想得到相应的推广,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思维转变,体育可以进行相应的转变。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前体育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在教学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增强体育兴趣,更好地融入课堂。在学习一些新的体育方法时,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学习。此时,可以采用小学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将举行小组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投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先演示花式投篮的动作,之后再选择一些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将其分入到不同的小组中作为队长带领组员进行技巧的学习,一段时间后在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速率,帮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7吸引学生的热情,合理安排场地设备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投入有了很大提高。与过去相比,小学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善。对这些体育器材和场地,要充分运用。通过合理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过去,砖红色跑道上的白色起跑线和整齐摆放的体育教具让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激情,但从长远来看,会很枯燥。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加一些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布设障碍赛场地,综合运用体育器材,可在沙地或草坪上进行,“高山”可用跳箱代替,“山洞”则用跳绳勾连成,而需要跨越的“溪涧”由跳高道具来代替,并让学生穿过这些障碍。同时,可添加一些团队合作内容在此次运动中,比如,当学生跨过“溪涧”需要摘掉藤蔓上所挂的糖果,这不仅能激起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还能丰富障碍赛的内容。
2.8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顽强体育精神
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是极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体育知识。因此,日常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此外,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同时加大相关体育活动宣传力度,让学生通过黑板报等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应多组织一些长跑比赛、跳绳比赛等体育活动。比赛期间,应多鼓励那些落后的学生,让他们坚持完成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不服输的体育品格。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全面实现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而且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众所周知,核心素养不但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而且还是学生未来找到理想工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核心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69,88.
[2]廖仁海.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4):62-63.
[3]田迷,刘留.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整合课程教学单元的设计探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6):92-95.
[4]陆文强.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
[5]魏亚楠.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研究[J].体 育 科 技 文 献 通 报, 2017,(07) :71-72.
[6]潘勤,纪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探析[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23-26.
[7]施永坚.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230.
[8]蔡红军.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