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被广泛的推崇和认可,我国也在不断的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学生也慢慢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一节课是否达到最大的效果要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小学生学习的深度,因为唯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概述了深度学习,然后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同行业者提升有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深度学习;有效策略
前言:通常情况下,可将课堂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该门艺术非常复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其形式多种多样,唯有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它才能有生命。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唯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1深度学习简析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基于对学习的理解,对新的思想和事实进行批判性地学习,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其进行融合,与许多思想联系起来,在新的情境中融合已有的知识,做出决策,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至少要达到三个深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深入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应用研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的概念,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立体化教学目标。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学观念未及时转变
在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为我国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因为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不能及时达到“四有好教师”标准,且没有秉持自我提升的理念,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落后的教学观念下,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不能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仍然是以填鸭式为主,不仅遏制了学生的活泼天性,还削弱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不利影响。且整体的语文课堂氛围呈现了苦闷、呆板的氛围,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2.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假设在实际教学中,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掉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学环境的僵化,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所以上述问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降低语文整体课堂的教学质量。
3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3.1教师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程改革主要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模式以及实施策略这几方面进行革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授课理念,找到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授课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授课策略,因此,教师需要在学习策略上对学生加以指导,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萌发挑战意识,真正感受到自我探究的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加以适当的指导,通过课堂实践来检测授课模式。这种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3.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利用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理解到相应的语文知识内容,这也就要求教师积极换位思考,主动研究学生学习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指导和学习指导中发挥导向作用,创造较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合到这一教学环境中,利用各抒已见的方式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语文课文《赵州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互动的方式,结合生活的物品来联系课文中大桥的建设,如与建筑材料相关的物品玻璃、纸张等。学生会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对其充满巨大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此种神奇的变化利用直观的动画及图片播放出来,使学生切实感觉到这种神奇的事实,同时也会更深刻的理解建桥材料,以及大桥的构造。
3.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还应该充分融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将全体学生划分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再提出合作课题之后,每个小组围绕其进行讨论研究,各抒己见,并且教师再适时的参与其中进行调控和点拨,最终促使各个小组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合作意识,师生互动效果显著增强。
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绝句》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之后让学生体会诗中呈现出来的宏观壮丽景象。并利用资料查阅法等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通过诗中体现出来的画面,让学生理解诗的写作背景等等。同时,当小组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协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并更进一步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积累的。自主学习能力亦是如此。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慢慢积累,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踪迹,这表明我们语文的学习紧密的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这也警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就得积累语文知识,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进行预习,同时翻阅与北京相关的资料,观看与北京相关的新闻,并向自己的家人询问与北京相关的故事,这样一来不但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找春天》一课时,可组织全班学生去春游,让学生与自然直接接触,让学生自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并了解生活是语文的根源,让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发掘生活中的语文。
结束语:
语文深度学习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非常强,涉及到学习的多个方面,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协助。所以,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及研究。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语言文化规律,积极实施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计划,培养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新丽.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语文深度教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1):72-77.
[2]房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8(93):54.
[3]戴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8(10):8-9.
[4]蔡文逸.以“深度学习”牵引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7):15.
[5]王兆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6,6:56-58.
[6]司振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J].小学生,2017,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