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寒假备考的指导策略刍议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 易斌
[导读] 寒假是高三学生备考的“空档”时段,是进入“休眠”状态,还是“备战”状态?不同的选择,决定了高考不同的结果。
        【摘要】寒假是高三学生备考的“空档”时段,是进入“休眠”状态,还是“备战”状态?不同的选择,决定了高考不同的结果。本文提倡高三学生应在寒假期间进行“科学规划”、“梳理知识”、“查缺补漏”、“内化所学”,“专题攻坚”,“课外阅读”,这既是高三学生利用寒假提升自己内功的六大策略,也是高三教师对学生合理引导的一种范式。
【关键词】高三学生  寒假备考  指导策略
        高三学生的寒假如何度过?是继续保持“备战”状态,通过一个寒假的努力,乘势而上,永攀高峰,进一步提高自己呢?还是贪图享受大鱼大肉的生活,暂时进入“休眠”期,得过且过,维持现有学习水平甚至开学后自己的学习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体大部队?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将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现在自己的努力程度。因此答案是:高三无假期,寒假应在“备考”中度过。
        寒假修炼自己将是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激烈竞争,是暗地里的殊死较量。分析高考状元和重点大学录取者的成功之路,一个很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能克制自己的惰性;面对目标始终坚定不移,没实现目标之前从没有丝毫的松懈、总能全力以赴、一口气坚持到底。某校文科状元在谈到她的奋斗经历时,曾讲过自己过春节的一个片断:“大年三十晚上把家中的电话线拔掉,整个假期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小屋里,从而保证了自己不被打扰,没有打乱和延缓自己的学习节奏。”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每个高三学子都需要这种精神。
        作为高三教师,该如何合理引导学生利用好寒假这个“空档”时间,潜心修炼,提升自己的内功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三带班中,对高三学生的整个寒假(在校与在家)备考提出以下六大建议,作为教师对高三学生的指导策略,供高三教师们参考借鉴。
1.科学规划
        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一个是学习和休息的假期整体计划,另外就是每天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可行、高效的学习计划,定好每天的学习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要完成的相应学习任务,并认真落实。
        每天的学习计划要细化到每个时段做什么,列一个学习时间表,把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个小时。尤其在家时,要以1小时为一个时间段,1门课1小时,每天都把六门学科过一遍;再安排2小时写卷子,保证每天(大年三十与正月某一天除外)8小时有效学习时间。在家起床与睡觉时间,尽量与在校作息规律保持一致。假期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人生目标,把扎扎实实学习放在第一位,认认真真完成假期作业放在心头上。
2.梳理知识
各科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学生要将各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在脑海中构建起学科知识整体框架。要对着课本目录,将每个学科高中以来所学的一切知识与方法有条理地梳理下来,串联起每个科目中的所有知识点,抓住逻辑脉络,形成自身的逻辑思维图。做到“纲举目张”,“心中有书”。
3.查缺补漏
想必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即“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桶原理应用到高考就是:如何做到高考分数最大化?答案是既要扬长,又要避短。但两者不可兼得时,是应扬长呢,还是该避短?“扬长”可以更自信,更能保持学习的激情,如果学生全面发展,科科都良好,没有明显的短腿科目,这个时候,就应该“扬长”,使自己能总分拔尖,脱颖而出。

但如果学生的优势科目可能提高5分已是非常困难,需要花很多时间,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其弱科只要花不多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一不小心就提高了20分,这个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避短了。因此,要提醒学生一是根据一轮复习情况查缺补漏,思考每科需要学什么和弥补什么,如何弥补?二是根据各次月考情况进一步查缺补漏,选择避短还是扬长?要启迪学生把月考题分为五类:会且全对,对而不全,会而不对,不会也对(运气题),不会不对。前三类题是得分的关键题,第二,三类题是学生的提升空间题,要彻底弄透,第四、五类题是想“扬长”者必须攻克的题,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是“拿下”还是“放弃”。要指导学生用好错题本,以自己做错的习题为线索,来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把经过查漏补缺找到的知识漏洞,方法盲区详细地记录下来,安排时间及时救火,补足自己的短板。
4.内化所学
学了一学期了,学生可能会感到头昏脑涨,没有感到脑涨的也将为期不远了,其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脑袋的内存是有限的,知识装多了,脑袋内存快满了,快要崩盘了!如何消除“头昏脑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给了治疗方法:既要把书读厚,又要把书读薄。“读薄了”就不“头昏脑涨”了。要变薄,就必须把所有做过的试卷进行梳理,按“题型+知识+方法”的形式整理,归纳,将知识与方法消化、内化,领悟各学科的精髓(如数学的精髓是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等六大数学思想方法),做到知识与方法高度熟练化,达到“心中无书”,“心中无题”,“心中无招”的三无境界,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到了“三无”境界,也就达到了“将知识与方法化为自己的灵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知识与方法在解题时就能招之则来,挥之即去,在运用时做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驾驭。
5.专题攻坚
寒假是潜心修炼自己,提升水平的极佳时机,水平要有实质性的提升,就要做好各学科的“专题攻坚”,提高自身的硬实力。专题是“硬骨头”,比较难啃,因此专题攻坚需要一个时段,静下心来,不惧艰难,就专题内容刻苦钻研,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突破并取得相应成效。在做“专题攻坚”时,要思考一些问题,如各学科有哪些专题需要集中火力攻一下?专题较多时,首选哪些专题来攻?攻克相应的专题,需要研究哪些参考资料?做哪些训练题目?大概花多少时间来攻克相应的专题?等。
6.课外阅读
    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成长史,阅读使人明智,阅读影响了人的眼界、境界、修为、气度和格局。尽管高三备考时间非常紧张和宝贵,但花两三天读一些修身养性的书,丰富自己的心灵,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其一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高考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较量,还是学生心灵和精神的比拼,因此,强大的心理世界和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可能比知识、方法本身更重要。还有,高考只是学生人身发展的一段短暂流光,学生高考之外的生存与生活,需要靠心灵和精神的力量去支撑。
俗话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寒假是“搏”的好时机,“拼”会改变命运,“搏”才会创造奇迹。因此,作为高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所追求,不要把寒假的时间在追求生活享受中虚度,而应该过一个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心中梦想而充满奋斗的寒假!
 [参考文献]
[1]基于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高三复习策略[J].吴作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2)
[2]树立自信、夯实基础、稳中提高、突破自我——落实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策略[J].马春红.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
[3]“会—熟—通—对”数学高考复习的四境界[J].易斌.中学课程辅导.2019(19) 
[4]赢在冲刺,走向成功——高三冲刺复习的策略[J].易斌.中国教师.2020(04)
[5]高三后期数学复习策略[J].李尚军.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作者简介:易斌,1973.04,男,广西桂林,大学本科,特级教师,广西首届教学名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