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期   作者:马倩
[导读]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减少和消除土地石漠化的重要手段

         摘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减少和消除土地石漠化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当下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安全、环保、健康的发展下去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云南省广南县里乜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对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字:石漠化;综合治理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界的资源掠取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全国范围内遭遇了大量土地被损毁的现象,尤其以西南部地区岩溶地区的破坏最为显著,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形成了巨大的生态问题。当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土地石漠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这对于推动我国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石漠化是十分重大的生态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影响着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同时,也是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时刻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消除工程中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及防治成效
         2.1项目简介
         项目区位于广南县北部,总体集中在坝美镇者歪、普南和者孟三个村委会辖区内,流域内土地总面积284.22hm2,其中坡耕地面积较多,面积为238.40hm2,占流域总面积的83.9%;区域内除部分区域分布有林地、灌木林和经果林外,其余均为坡耕地,相对集中连片。
         地块间主要分割地形为冲沟,地块没有地埂或地埂过于低矮,截排水设施不到位,耕作习惯不利于减缓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存在,流域内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采取有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可有效遏止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消除生态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增收增效质量;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果;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和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并能其他类似项目的综合整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2综合治理工程
         项目共计布置梯田工程238.40hm2;配套措施包括蓄水池7座,管道2.85km、闸阀井2座,配套水窖164座、沉砂池165座,修建光伏泵站1座,蓄水塘整治1座;田间道路15.97km,其中新修机耕路0.78km,修缮机耕路15.19km;新建机耕路排水沟15.63km,预制涵管132m,下田口128座;标志牌4个,标志碑1座,设施标志喷绘50m2。
         2.3防治成效
         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实现了坡耕地的有效治理,农村人均占有基本农田达到2.30亩以上;实现坡改梯地块灌溉覆盖率达到95%以上;改善项目区的交通条件使得机耕道密度达到4.5m/亩以上;同时实现道路和排水结合,依托所有机耕道路布设排水沟,使每个地块的水均能合理排泄;保留活土层20cm以上,地埂保存率95%以上。
         工程实施后,年保土效益0.7万t以上,蓄水效益18.00万m3以上,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2973t/km2.a减少到500t/km2.a以下,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提高项目区内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问题分析
         3.1施工管理不严格,缺少规划和计划。
         一方面,由于施工施工管理不严格,导致坡改梯施工过程中,表土未能按设计严格进行保留,导致坡改梯后表土回覆厚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未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导致施工工期拖延,导致大部分区域大春作物无法栽种。


         同时,由于在旱季施工,筑埂工程实施成本提高,且难度较大,一直拖后实施,导致整个工程进度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了成本的进一步增加以及违约风险的加大。
         此外,施工中各标段工程质量及管理参差不齐(如管沟开挖深度不够,浆砌石排水沟底板厚度不足等),施工中未能做到有效的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未能及时进行施工过程资料、试验、质量及结算资料的上报。
         这些问题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3.2工程开展质量受人员、物料以及综合因素影响较大
         一方面,在工程设计方面上,应当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气候、生态等综合条件的工程和植被,不能盲目的选择某一类型方案开展,如外来物种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扰动,同时造成局部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在景观设置上,应结合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习惯,设计踏勘阶段应充分对人文环境进行调查,并做好公共参与调查,确保方案的群众接受度。
         此外,在工程物料的选择上以及施工的管控上,物料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强度达不到会直接导致沟渠类工程的过早淘汰和失效。同时施工厚度、关键部位衔接等工艺是否达标,质量是否可靠也直接影响项目最终总体效果。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4.1立足实际优化设计方案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处理,在优化过程中,严格落实设计变更管理制度,确保设计变更合法、合理,安全、可靠。进而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保障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如,在过度弯曲道路的修葺方面,可以结合当地居民和农田经营者意见,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进行截弯取直,及方便了周边居民和群众,又节省了工程投资和减少了土地浪费。
         4.2强化招投标管理,落实施工监理管理
         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严格把关建设、监理单位,做好多方会签,强化沟通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可靠的施工、监理方案,做好安全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认真负责。同时,发动群众路线,尽可能的发动群众参与到施工监督、检查中,确保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组织进行施工,落实施工质量及工期要求,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落实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委派经验丰富、态度严谨认真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的全程监理,并邀请当地群众代表参与到工程施工监理、监督过程中,保证各个单项工程质量。
         4.3合理处理苗木、植被,协调综合效益避免浪费
         在植被和苗木的种类的选择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生态同一性,环境的相近性,不破坏生态整体性进行处理。一方面保证原有生态系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效果,实现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整体性的统一以及管理上的相近,确保原有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不发生巨大的变化,确保社会效益。
         在植被和苗木树龄的选择上,一方面考虑成活率,通过确保成活率确保治理效果,避免重复施工和治理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做到长幼有序,通过合理的选择、设置和选用不同树龄的植被,实现景观上的错落有致,生长习惯的相互补充以及工程成本的直接控制,多重目标的共赢。
5结语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我国治理和消除石漠化现场的根本手段,是控制和消除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矛盾基本方法,只有有效的做好设计、施工、监理,立足综合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理目标,实现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大纲(2006-2015 年) [R] 2008 年
[2]吴协保, 吴照柏, 刘世好,等.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治对策[C]//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