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措施还是在教育结果上都是其余国家所望成莫及的。因此,本文将德国的家庭教育和中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了解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缺陷,以及德国家庭教育对于我国的当代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德国;家庭教育;差异;不足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承载国家未来的重要支柱,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石,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对孩子的终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对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
通过中德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在教育方法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德两国在家庭教育上所呈现出的极大差异,也可窥见我国家庭教育方法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以下几点:
1 沟通与倾听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却不一定是最了解我们的人甚至可以说一定是最不了解我们的人。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仔细观察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和朋友在一起滔滔不绝,但是和父母在一起当父母与之交谈时则显得十分不耐烦,说两句就不愿意再聊下去。我们通常会说,这是“代沟”,但事实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够了解。而致使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话题,父母不懂孩子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很多父母意识不到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非一个自上而下单方面的压服或者命令。中国父母常常觉得小孩子的想法并不重要,凡是面对选择和决定都无需和孩子沟通,只要听大人的安排就好,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早早得在孩子的心灵上扣上了沉重的枷锁。同时,当孩子主动和父母讲述在学校遇到的点点滴滴时,忙碌的父母总是会打断孩子,觉得那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很难耐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所以长期以往,中国家庭的孩子已经习惯处于一种被父母操控的位置,渐渐的也就不愿将心里的声音和父母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父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最简单、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德国人在家庭教育中就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每周德国都会开展一个类似家庭会议这样的活动,在会议过程中,不仅父母会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也会对父母的一些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决定,父母不会是决策者,而是孩子的参议员,他们会采用以一种平等的姿态理性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把决定的权利交给孩子。当孩子和父母分享自己一天中的遭遇时,父母也总是会认真的去倾听。在德国,家长们尽管孩子最终的选择或答案与自己不一致,也会尊重孩子并能理解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尝试,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因而,在这样的家庭沟通下的父母与孩子,都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
2 尊重和鼓励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家长会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自己可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很多父母都意识不到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因此,对尊重这一词的深层含义,很多中国父母其实都未能深刻领悟。许多父母觉得子女是自己的一笔财富,其管理权属于自己,自己想打就打。事实上,孩子们真的不完全属于他们的父母,虽然有时候孩子还小,但他(她)是一个独立人格,他(她)是一个有权利、有义务的人。即便是父母,也无权去干涉他们思想和行为,他们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一直以来在我们眼中,中国一直是教育强国,我们的父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然而现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事实也证明,对孩子事事都要管的父母并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有些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防止孩子早恋等不良行为去偷看孩子的日记,其实就是不尊重孩子,甚至侵犯了孩子的权利。当了解孩子行为出现偏颇时,他们常常是去斥责,不容许孩子犯错,而非鼓励引导。
德国的教育观念和我国有着天壤之别,孩子打小就得到家长与老师的尊重。一方面表现为对他们的选择、决定的尊重,另一方面表现为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即便孩子会走一些弯路,可能会因某一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他们也不会加以干预,只有在孩子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一定的帮助,耐心地讲道理使孩子明辨是非。曾有人比喻德国家长和孩子交谈就像对待客人一样礼貌,的确,他们对孩子会使用敬语,例如:请你做好,非常感谢,谢谢......同时,与中国父母认为在孩子跟前要树立自己的威望,绝不承认自己错了不同。德国人认为但凡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教导孩子让他说对不起;当父母犯错时,父母也会坦然面对诚恳的向孩子认错;当孩子主动道歉时,父母会毫不吝啬的夸奖与鼓励孩子。这就使得子女对于父母极为尊重。
3 环境熏陶、以身作则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人格造成影响。如果孩子长期身处的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他们的性格普遍比较活泼、开朗;如果孩子所处的家庭气氛比较紧张,他们的性格则会趋向于暴躁;如果孩子长期置身于自私冷漠的家庭氛围中,他们的性格大多偏向孤僻冷淡。所以家庭环境的好坏以及父母的对言谈举止对孩子品性的养成极为重要。
子女就好比父母的一面镜子,从一个孩子身上我们就能够看到家长的样子,要想孩子成为讲道德,有品行的有为青年,家长自身就要具备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而在中国家庭教育当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在一旁玩手机、打游戏、打麻将,却呵斥孩子让他好好学习,养成读书的习惯。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又如何要求孩子勤奋好学呢?在父母与他人的交往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父母在打电话时,别人问其是否在家,但由于不想招待对方便会说不在。再者,父母会答应我们只要考好成绩,便会带我们去游乐园等等,但最终往往都无法兑现,从而使孩子也会从父母的欺骗行为中渐渐了解到,对别人说的话可以不去兑现,也可以对别人撒谎。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有些家长尽管会教育子女要敬老爱幼,谦和礼貌,遵守法律等等,但自己却出言不逊,不孝不敬,违法乱纪,又怎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呢?所以,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孩子缺少教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长的修养不够,也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带来不利的后果,使其在行为上有差池。
而在德国人眼中,教育孩子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为孩子做出表率,所以在德国不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庭中,人们都会选择阅读而不是看手机。而德国的家长们更是会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例如在诚信方面,德国家长常常会教导子女要遵守约定,信守承诺,父母只要是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便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他们对于做不到的事情就不会轻易许下承诺,这也造就了德国人严谨的生活态度;在承担后果方面,有严苛的德国家庭,假如孩子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便意味着第二天他得继续穿前一天的衣服,从而磨练孩子自我管制的能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及实际的行动,手把手的教会孩子做人做事,让孩子成为表里如一的人。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为千家万户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个我国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中国和德国在家庭教育的比照分析,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解决当前以及未来家庭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