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彭林春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新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学习,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多媒体,生活实际,合作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根据学情教情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既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根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喜欢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厌学,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教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就变得多样化了,接下来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将从多媒体、生活实际、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作个阐述。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教学的大力投入,也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这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
        例如,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为例,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概况,认同中国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到的相关影视资料。在正式的课堂上,我会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音乐MV,然后向学生们解释:“看了这首音乐MV,感觉怎么样?”我会给学生们几分钟的自由发言时间,随后我将继续讲解:我们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为了帮助大家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小短片了解一下吧!”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
        思政课课程改革之前,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思政课兴趣全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教材从顶层设计上安排了“活动园”这一全新的内容。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要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充分调学生的切身体验,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觉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就在身边,就在眼前,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把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以学习《我们一家人》这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家庭是人们生活温暖的港湾,是每个家庭成员的栖息之所。目的是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和睦相处,要尽到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要弘扬优秀家风。五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偶尔表现出叛逆心理,课前可进一个调查,哪些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在正式上课时,我们可以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听课。课上对本课相关内容讲解讨论之后,为学生布置课堂小任务:“回忆自己曾经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小矛盾,为父母写一封信和自己的父母说说心理话!从而化解隔膜,达成和解。注意从小到大我们就一直让父母操心,而父母也因为家庭和孩子一直在承受着我们看不到的压力,怎样才能让父母宽心呢,现在大家开始动笔吧!”写好后,让部分学生朗诵自己的书信,这样让现场的家长聆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家长和孩子当场相拥而泣,场面感人。这样的亲子活动,就是采取了结合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既使有矛盾的父子或母子之间受到教育,也使在课堂上的其他家长和学生受到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德育课堂的实效性和教育性。
        三、充分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在所有的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交流和讨论的乐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提升与同伴相互协作本领。
        例如,以学习《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为例,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要靠大家来维护。在正式上课时,我会让学生们展开对“如何维护公共秩序”的讨论,然后给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参加每个小组的讨论,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回答他们的问题。课后还可以让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志愿服务小组去服务社区,参与公益行动。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改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正在逐渐突显,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去伪存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在一节节实实在在思政课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让新时代的儿童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薛芳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42.
        [2]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