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联结、想象、抓住图画中中国元素,感受画面美,了解中国的春节习俗。
2.聆听故事、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大胆想象,在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中,读懂绘本内容,明白“硬币”的内在含义。
3.领悟绘本主旨,体会短暂团圆的弥足珍贵,别离的不舍与对下一次重聚的憧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绘本
师:同学们,再过两个月就是农历春节了。今天,吴老师将和大家提前分享一份节日的礼物,就是这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绘本。
二、观察封面,引发阅读期待
1.课件出示封面,联想“团圆”。
师:绘本的名字叫?——《团圆》。
边板书“团圆”,边释义“团”:把东西揉成圆形。由“团圆”二字,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生:月饼。
师:是的,八月十五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2.关注封面图画。
师:很好,带着你们的想象,观察封面上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们都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2:爸爸的手托着孩子和妈妈。
师总结:他们是一家三口,睡在中间的小女孩叫毛毛,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依偎在两旁的是她的爸爸和妈妈。(板书:毛毛一家)
3.关注作者。
师:绘本呀,由文字和图画组成。所以《团圆》有两个作者,找找,文本作者是?绘图作者是?
4.关注徽章。
师:瞧,出版社的旁边还有一个圆圆的徽章——“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它可是第一个国际级的华文儿童图书奖,旨在推广优秀的华文原创作品。这么棒的绘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读吗?
三、阅读正文,了解绘本内容。
1.初见——害怕父亲。
(1)生读:爸爸在外面盖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
师:今天,妈妈和我都起得特别早,因为—-(出示扉页两幅图,让生推测。)
生:爸爸回家了。
师:看看日历,今天是什么日子?
生:除夕。(出示除夕的资料图片)
(2)师:看,爸爸托着大大的行李箱回家啦!除夕之日,江南水乡的街道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生:街道挂满了大红灯笼。
生:鸭子三五成群在河里嬉戏。
师:是呀,过年了,满目都是红色,到处张灯结彩,街道上真热闹!爸爸的脚步越来越近,就要到家门口了,一年都没见到爸爸,此时的毛毛会?(让生想象,自由回答)
(2)出示图片,与学生心理期待形成鲜明对比:毛毛是这样做的吗?出示: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女生读)
(3)毛毛不肯走近,那爸爸呢?男生读: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
师:哎呀,太久没见到毛毛的爸爸,真是?
生:又兴奋又激动。
(4)师读后两段,提问:读到这里,谁能解释,之前毛毛见到爸爸为什么很害怕?(生自由回答)
小结:剪完头,天,渐渐暗了下来,万家灯火亮了起来,除夕夜来了。
2.相处——亲近父亲。
(1)师:同学们,你们家的除夕是怎么过的?联系生活实际,让生重温除夕。(生自由回答)
总结(出示图):我们中国人的年俗自古就有,流传至今。贴春联、挂灯笼、燃爆竹、吃团圆饭、一起守岁,给压岁钱。(板书)
(2)师:我们来看毛毛家是怎么过除夕的吧!(出示大跨页,过年音乐响起):飞檐翘角处,大红灯笼高高挂。烟花爆竹,尽情燃放。暖黄的灯光,透 过木镂花窗,倒映在河面,处处流光溢彩。
爸爸在忙着?(贴春联)妈妈呢?(准备除夕的团圆饭)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温馨!很美!
师:这本书的绘图作者朱成梁说:“画图画书,好像拍电影。”如果说,这除夕的大场景就是一部电影,灯笼、对联、烟花就是电影中的道具,那么这部电影的角色是?
生:毛毛家三口。
师:他们正在上演过年团圆的温馨一幕。(板书:场景 道具 角色)
(3)师:团圆饭后(继续读“包汤圆”部分),同学们,在我国南方有很多地区都会在除夕包汤圆,猜猜,为什么要包汤圆呀?爸爸为什么往汤圆里包硬币呢?(硬币是圆圆的,代表团圆。)那大年初一的早上,谁吃到了这枚好运硬币?
(4)出示图文,师读“吃汤圆”片段,质疑“又不是爸爸吃到了,他怎么比毛毛还要开心?”
生回答后总结:哦—,这枚硬币可以给他心爱的女儿带来好运哦!
(4)师:毛毛揣这硬币,换上新衣,跟爸爸妈妈去拜年啦,路上遇到了邻居大春。仔细观察,大春在干什么?虽然看不到他的脸,但是可以想象他在?见大春拿出红包,毛毛呢? 根据你的观察,大胆想象他们俩会产生什么样的对话?同桌之间,一个扮演毛毛,另一个扮演大春,交流一下吧。交流后,请一对上台表演,相机指导。
(5)指导朗读,再点一名学生读出毛毛炫耀硬币的得意。“这有什么稀奇!”我有好运硬币!爸爸包在汤圆里,给我吃到了!”
小结:一切的一切在毛毛心中都不叫稀奇,她真正稀罕和珍惜的是,爸爸的心意。
(5)年还在继续,大年初二,毛毛和爸爸又在干什么呢?同学们默读绘本“大年初二”部分。
师:有答案了吗?爸爸在忙什么呢?
生:补窗户缝、刷新门漆、换新灯泡。
师:只有这些吗?(引导发现省略号)
生:还有修椅子......
师:这么多活,爸爸恨不得一天全干完。他常年在外奔波,能为家庭,能为家、为家人多做一些就尽量多做一些。
(7)不过,毛毛也没闲着。她陪爸爸干得可欢了。
师:爸爸干活时,毛毛?生:递水。
师:毛毛爬楼时,爸爸?生:牵着。
师:骑在爸爸肩上,他们一起看?生:新年舞龙。
瞧,爸爸和毛毛大手牵小手,父女过年团圆,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
大年初三,下雪了,下得好大好大!毛毛和大春他们打雪仗,直到天黑回到家,一摸口袋--(出示图文)
糟了!我的硬币去哪儿?毛毛......
师:毛毛接下来是怎样做的呢?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用自己的话串起来说一说。(点生接力说。)
(8)师:同学们,不就是一枚硬币嘛,毛毛为什么要冒着严寒四处寻找呢?(生自由回答)
师:是呀,这枚好运硬币里包含的是浓浓的父爱。硬币,最后还是找到了,就在她的棉袄里。硬币失而复得,那一夜,毛毛睡得特别香。
3.分别——难舍父亲
(1)好梦终究是会醒的。生读:早上一起来,我就看见妈妈在为爸爸收拾东西——爸爸又要走了。(出示图画)
师:妈妈和毛毛舍得爸爸走吗?
生:舍不得。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自由回答)
师:那爸爸为什么还是要走呢?(生自由回答)
师:爸爸一年的辛劳其实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更幸福的团圆。
(听最后一段朗读)
师:短短的团圆之后,又是长长的别离、长长的等待。也许惟有这样,团圆的日子才显得弥足珍贵。当爸爸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的时候,毛毛和妈妈久久不愿离去,她们的心中充满了?(不舍、难过、憧憬、祝福)
四、简介作者,升华情感
师(音乐起): 我们的文字作者余丽琼说:“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是因为盖房子的原因经常出差,故事里毛毛有了一枚硬币,那硬币里更多的是我的遥想和眷恋,它存在我心中多年了,只是今天我才通过这个故事交给父亲。”原来,这个故事其实是她自己家的团圆故事,故事里的毛毛就是她自己。
年年岁岁,一别一聚,岁岁年年,一聚一别。无数像毛毛一样的家庭团聚、分别;再团聚,再分别......大大小小的团聚和分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等你们长大一些,再长大一些,长得更大一些......你们就会明白回家团圆的意义了!同学们,绘本,就像一个迷你的纸上剧场,在今天上演的《团圆》中,场景、道具、角色的巧妙设定,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的图画和感人的故事。老师与你们共读的仅仅是《团圆》中的部分内容,推荐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整本书。其实,像这样优秀的民俗绘本还有很多。(出示系列绘本)你可以浅浅地阅读,也可以深深地赏析蕴含其中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