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21028219961117XXXX 山东省烟台市 265700 2身份证:23118119890418XXXX 山东省烟台市 265700
摘要:船舶在海上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船舶的生产设计与制造有效地推动了航海运输的发展。对我国船舶业界来说,相比西方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还有所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航运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的地位,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我国船舶设计尽快完成智能化的探索,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本文就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智能化展开探讨。
关键词:现代船舶;船舶制造;智能化
引言
从发达国家的船舶制造业来看,他们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因此从生产模式,到具体的生产工艺都有着较为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船舶制造业的竞争力。基于此,我国也需要加快智能船舶制造的发展速度,提升船舶制造的集约化和智能化程度,这样才可以应对当前的市场冲击,让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取得新的进展。
1现代船舶设计
(1)船东的预期报价。船东的预期报价是现代船舶设计的方案规划策划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用来确定船舶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工作性能,以便完成现代船舶的具体设计方向和船舶设计的完善。(2)船舶类型的基础设计。设计船舶时,根据船东的要求以及船级社的要求,进而设计出主要的设计系统图和设计布置图,之后在将其送给船东和船级社进行审核,进行进一步的规划。(3)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这一阶段,是现代船舶的最为基础的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为现代船舶的之后更为精细化的设计奠定基础。(4)现代船舶的生产设计。根据造船厂的工艺、技术等方面,参照详细给出的船舶参数和设计建立的船舶模型,最后产出能够直接进行船舶生产组装的设计图纸。
2船舶智能制造理论与特性
智能船舶的主要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船舶本体,还是一套完整的智能系统。其核心是网络与智能船舶的融合、岸海一体的综合信息智能服务体系。通过设计企业、制造企业、运营企业和服务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实现智能船舶系统从设计、制造到运营过程中的协同发展;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与探索,建立健全的船舶生命周期产业链,为船舶制造业的智能创新助力。所示。在一系列关键的智能制造技术中,智能化船舶与智能服务可以帮助船舶制造企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智能制造及云计算平台等技术,可以帮助相关船企实现生产模式的创新;智能设计、智能操纵与智能运营则可帮助企业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由此,智能船舶系统的典型特征如下:(1)系统性。智能船舶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集成的船舶岸基一体化的智能信息服务体系,包括船舶设计、制造、操纵、运营等子系统。(2)网络性。智能船舶系统基于网络,通过传感技术、云计算平台等的应用,实现船舶设备与设备、设备与船舶、船舶与岸基间的信息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信息云共享、远程操控与交流等需求。(3)智能性。通过云计算平台对船舶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等,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控制方案与决策;同时,通过虚拟、传感等技术,全面提升船舶的智能化水平。(4)协同性。在船舶设计企业、制造企业、服务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协同运作与竞争,实现智能船舶行业的共同发展。
3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智能化转型的有效策略
3.1利用大数据智能造船
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有效的技术方法都能够在互联网中进行查询,还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控制,实现智能化制造和生产。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智能造船来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有效地提升船舶制造的空间和效率,这样能够促进我国船舶制造进入世界前列,更好地进入中国制造新时代。
大数据智能造船能够有效地节约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将这种有效的资源充分的利用到现代造船当中,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在船舶制造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据交易等信息和工作,如果全部依靠人力来完成,会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人力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状况,造成船舶制造的误差和损失。利用信息化集成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化的控制与操作,防止各种误差的出现。并且利用信息集成技术进行智能化造船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并且利用大数据集成资源还能够实现各种数据的共享,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进一步提高船舶制造和设计的水准。借助大数据平台对整体的信息进行优化,有效提升和升华制造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范围,让他们了解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和资源。在船舶的制造当中,还能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智能设备,实现船舶更多功能。这样在船舶行驶的过程中还能发挥更多有效的作用,更好地满足航海人员的需求,更好地对抗各种恶劣天气和状况。利用大数据智能造船还能对整个造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能够对各个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落实每一个行业和部门的任务,保证各种任务都能够有效地开展下去。还能够利用智能系统对各个生产部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利用大数据智能造船进行一定的预警设置,一旦船舶制造不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就可以及时的进行报警。这样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止损,防止不合理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船舶制造与智能化的有效结合,更好地推动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进步,也促进我国智能化技术向更多领域的迈进,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的价值和意义。
3.2建立船舶智能制造体系
船舶的智能制造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它主要包括智能制造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和数字化造船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是在设计的初期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模拟后续的生产,同时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智能制造系统和数字化造船系统则主要体现在船舶制造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来进行整体的把控。当系统输入相应的需求之后,整个体系就可以自主的进行运作,各类问题也可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而言,生产中的小问题智能制造体系自身就可以自主的处理与解决,人工更多的是发挥监督和审查的作用。目前,德国、欧美和日本等地区,船舶制造企业都在致力于发展船舶智能制造体系,他们的船舶制造自动化程度极高,而且生产效率相对于我国也较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得他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正是基于这一情况,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加快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应对当前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冲击。
结语
目前而言,国内的船舶制造业大多都造型多而产量少,船东的对船型定制的要求高、船型的高新技术著称,但航运市场的低沉、以往船舶生产的面对的障碍、高端船舶制造技术的缺失等越发影响到了我国的船舶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建立制造智能化的船舶制造体系,以智能化的制造设备代替需要大量人力的机器,构建一体化船舶智能生产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将全部的生产所需资源进行组合,让目前的半自动化船舶设计制造生产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促使船舶能以最小的生产代价得到最大的效果。实现船舶设计制造定制化和个性化等方面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伟.智能制造与社会经济发展[J].学术探索,2018(4).
[2]张驰.智能化引领船舶制造业变革[N].中国水运报,2019(5).
[3]汤天浩.船舶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探讨[J].上海造船,2019(3).
[4]李奇楠.船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J].造船技术,2019,(3):8-14、23.
[5]孙楠,李军.船舶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标准体系框架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5):44-47.
李新,身份证号:21028219961117XXXX;李旭,身份证号:23118119890418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