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由于高中政治课的课程特殊性,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身教重于言传,魅力大于手段。政治教师的知识、性格、气质、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构成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力量。多数时候政治课的传统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人格魅力等高层次综合素养的体现却可以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政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人格魅力 政治教学 师生关系
平日里我时常听到学生间有所讨论,由于喜欢某某老师所以更偏爱上他的课,学习兴致也高,成绩自然不会差。这不禁使我思索,高中政治课由于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等特点,如若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与隔阂,甚至觉得枯燥无味。结合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交流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要让学生喜欢你,自然就会喜欢这个科目。而教师的吸引力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不仅仅指教师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知识、能力、品德修养等综合素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精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而落实到政治教学当中,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过程恰恰就是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如何构建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新自我定位
高中政治教师,应有更开阔的视野和知识底蕴。俗话说政治教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我们所能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简单的理论。而是看待世界,分析生活的态度及方法。
其次,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应关注学生的未来,从而利用现阶段的教学为学生将来打基础,既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也成为他们未来的造梦师,拥有与学生平等共处的意识并自然的而然的在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在给学生上政治第一课时就对他们说:“高中学政治,不在于灌输与背诵,而在于方法与眼界的养成,总结为一个诀窍——不要把教科书当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教科书,政治即生活。所以我们大家是共同分析生活看待世界的革命战友”。有了这样的第一课,学生对政治课堂就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教师也更明确了在教学中师生的定位,构建起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提高自身修养
文学家罗曼罗兰提到,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育者,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凭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公平公正所构成的人格吸引力。自己在教学中,一方面充满激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并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认可的快乐,创造融洽的师生氛围。
另外,有人格魅力的政治教师理应是一个博才多闻的知识杂家,在新时代的洪流下,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常常涉猎时政性、社会性的热点信息并与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带来独到新颖的见解和感悟,也听取学生不同的分析总结。这样既能教学相长,也使自己的储备资源常用常有,常用常新。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有了知识底蕴的厚度,像政治课这种注重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的课堂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三、用爱构筑信任
“感人者,莫过于情”。在实际教学中,情感因素是连接师生的一座桥梁,它可以拉近距离,消除心理戒备。情感的互通远比高压式的强迫教学效果好得多,我发现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与信任,除了课堂,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关怀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第一堂课前熟悉班级大多数同学的姓名爱好,小小的一个举动便能在上课时与同学们交流更有亲切感。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心门,才会形成情感共鸣,构建起师生信任。这有利于及时排查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学习障碍,了解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真实状况,从而“对症下药”,整个教学就能“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受时代影响和社会影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改变固有传统的旧观念,这给有限的课堂提出了挑战。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构成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无形资源。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又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长远的计划和理想。要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尽心尽力尽责任”的职业操守,努力成为一个行事有底线,工作有追求,教育有方法,心中有信仰,充满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好老师。
参考文献:
[1]人是教育的对象[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俄]康·德·乌申斯基 著, 1989
[2]中学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研究[D]. 亢婷婷.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教师人格论[M]. 科学出版社 , 王荣德著, 2001
[4]教师道德规范与修养[M]. 学苑出版社 , 周延富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