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和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彭凤1 徐安麒2
[导读] 学前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前教育能否真正有效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对于幼儿的成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摘要:学前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前教育能否真正有效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对于幼儿的成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当前的学前教育发展来看,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并不能真正满足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有许多管理过程需要优化和调整。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中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探索学前教育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从当前的学前教育实践来看,学前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儿童提升认知水平,塑造儿童的价值理念,目前学前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教育管理模式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但是需要关注的是许多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以在学前教育的改革中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此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1]。
        一、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学前教育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培养儿童和塑造儿童的个体人格。儿童的人格是否独立受到学前教育的影响。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培育儿童养成优良的思维理念。幼儿本身处于一种思维理念正在形成的阶段,在这一状态下家庭和教师必须要针对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思维引导,并且利用日常生活的方式培养其品质。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一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幼儿的机制认知以及理念,从而对儿童的性格进行引导和培育。
        此外还要增强儿童的综合认知能力,在学前教育的阶段,多数儿童的认知能力较低,并且受到家庭对其产生的影响,无法从家庭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这一点在客观上凸显了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基于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学前教育,确保将学前教育涵盖在正规的教育管理范围内[2]。在这以基础上,幼儿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调整,获得相应的成长空间,获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自主的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从核心来看就是让学生更加自主的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合理的对自身能力以及需求进行定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其价值理念往往较为模糊,并且不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所以学前教育的核心诉求就在于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儿童可以从客观的角度上认识自身的发展。也正是在学前教育的引导下,儿童才能正确判断外来信息和事物,并将外来的元素导入到自身思维理念中,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3]。
        二、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思路
        (一)创新学前教育的课题研究模式
        首先是要提升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中的实用性。在学前教育的课题研究活动中,相关课题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也非常的重要,只有满足幼儿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课题,才能够满足儿童的实际成长。如在当前儿童普遍缺乏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动手能力作为课题展开研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安排儿童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利用绘画、橡皮泥以及剪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另外在儿童的成长和过程中,利用这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兴趣。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要从儿童整体素质的提升上着手,在明确了相关的可以研究以后,有方向和有目的的进行调查与科研,从而展现课题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其中理论作为教学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构建了完善的理论以后,才能够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并完成相应的可以。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课题,对学生展开知识灌输和能力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诉求,当然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优化教学的理念,并应用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4]。
        (二)创新学前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
        对学前教育中教学活动的管理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是提升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关注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划分难点与重点内容,实现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效果。从班级目标到学科的目标,都需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尊重不同学生成长以及个性化的发展。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年龄出发,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工作,把握住学生的成长诉求。在不同的课堂上为学生教学不同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表现。此外在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分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心理情况,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合理的规范学前教育的课堂内外时间分配。
        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要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安排一些积极的学生协助教师管理,让学生产生主动和积极学习的能力与任务。另外在班级中设置一系列的竞选活动,促使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班级积累。此外在班级活动中,根据相应的安排以及计划,明确的设定相关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学前教育的班级管理质量并非单纯取决于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主体的意识,主动的加入到课堂纪律维护中[5]。针对一些课外活动上的管理,由于儿童自身的天性较为活泼,所以如果课堂的氛围过于僵化,必然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关注的是儿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思考活动意义,并且安排相应的活动,基于这一点对活动的安排要满足多样化的诉求。创新学前教育的教学资料管理。在学前教育的学生档案管理上,要加强管理工作的关注,安排专职人员管理档案,以便后期的查阅,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快速从其档案中找到相应的方案。此外幼儿园的资料管理需要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节省教师管理的时间,另外还可以提升资料管理的质量,为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从而确保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事业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形式,所有不管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前教育的学校以及教师,都必须要加强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与认识,并找到自身教学条件向匹配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创新,从学前教育的实践出发,由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共同携手,推动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优化与改革,从而基于多样化的创新举措,增强学前教育的实际效果,围绕着学前教育中的学生诉求,提升学前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翠美.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现状与质量提升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4):72-74.
[2]孙锦萍.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J].宁夏教育,2019(05):14-16.
[3]李锦慧,丁海东.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式管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教育观察,2019,8(03):12-15+44.
[4]刘建华.当前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01):165-166.
[5]许倩倩.加拿大营利性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模式变革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05):98-105.

作者简介:
彭凤(1974-),女,汉族,重庆潼南人,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幼儿园园长,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德育与管理。
徐安麒(1998-),女,汉族,重庆渝中人,重庆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儿童发展心理及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