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有概念较为抽象、知识点关联度高、逻辑性强等特点的自然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启蒙阶段,学习数学的过程可能是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引言:数学有许多概念较为抽象在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力,数学是很多学科的母学科,在日后的学习中与理工类学科的关联性较大,因此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数学知识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数学遇到较难的问题很容易失去学习热情,教师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喜欢去探索数学知识。
1、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点多,关联度大,涵盖范围广,在理解数学概念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此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时,可能无法理解,且小学生的好奇心重,数学的学习往往是无趣的,在学习一些知识点时很容易失去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设立情景教学模式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适应学习节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关联度较高的,前一章节的内容往往是后一章节知识的铺垫,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没有把握要领,可能会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注重每节课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发现学生学习出现问题后及时给予指导,将问题解决,防止在学习中埋下“隐患”。
数学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让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考虑的角度更全面,从多维度考虑保证解决问题的严谨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应用
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实践,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强化知识的记忆。
如在学习立体图形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刚刚接触这个知识,学生可能无法很好的理解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立体模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该知识点。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额外增加一节实践强化课,在实践课上让学生们用折纸的方式折出学习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正方体小块,让学生将立方体拼接出其他立体图形。这种实践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强化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实践类课程能增强学生的互动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利用学生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在学习最大公因数这个知识点时,向学生们提问48和36可以用哪几个数相乘的得到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一段时间后让小组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所有的乘数因子,48=48×1=24×2=16×3=12*4=6×8、36=36×1=18×2=12×3=6×6,在所有的因子中找出两个数都有的因子,可以看出他们的都有的因子是16、12、3、2、1,从而引出公因子的知识点,将所有的因子按顺序排列,最大的数是16,16便是最大公因子。采用这种交互性强的教学模式,能加强的互动性,学生们在课堂上是在自主发掘知识点,与传统的机械灌输式的被动学习相比,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更能镇哪个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习效率。在学习了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课堂知识竞赛,在黑板上举出自理,让学生们积极参与,用同样的题目,找出最大公因子最快最多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喜欢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数学学科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如在学习除法后,为学生们出一道应用题,小明的家离学校2000米,一天小明起床晚了,起床后已经7:55了便没有早饭就匆忙向学校跑去,小明的奔跑速度是每分钟200米,学校的上课时间是8:00,向同学们提问小明会不会迟到。在课堂上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让同学感觉更亲切,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被动学习变得更主动,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3、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课堂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要及时发现每个同学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同学都能完整的消化课堂知识,让数学学习变得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牟永强. 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 中华少年, 2019(9):37-37.
[2]赵晓华.?初中英语阅读课高效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