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的应用——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吴正麟
[导读]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经常会在学习物理时感到吃力。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经常会在学习物理时感到吃力。这里边既有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比较大、要大量涉及数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原因,也有部分教师教学策略方法存在问题的因素。这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吸收。本文认为,应用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本文即从引导探究、总结思考和任务驱动三个方面对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验学习双循环;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是一种较新的学习理论。它针对人的认知规律,将体验学习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认为形成了两个学习循环圈以解释人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其中一个循环圈是高效的,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直接经验,适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另一个循环圈代表着学习者被动接受抽象知识,获得的是间接经验,效能较低。物理是一门有大量实验内容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更多地引入到第一种循环圈的学习状态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更贴合物理学科的特征与本质。
        一、引导探究,从体验转向观察反思
        顾名思义,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强调体验的作用,认为将学生的各种感官和知觉充分调动起来是建立高效学习的必然途径。而且,既然是“循环”,体验就不能只停留在“体验”的阶段,而是要积极向观察反思转化。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在这方面是存在不足的,只能调动起学生一小部分的感官。如在物理实验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标准实验流程进行,与课堂讲解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体验不足,转向观察反思也缺少根据。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让他们能获得更充分、更真实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的知识时涉及到了超重与失重的现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实验让学生进行体验:准备一台或多台体重计,然后让学生轮流在体重计上做下蹲与快速下蹲动作,其他同学在旁边观察体重计读数的变化。这一现象是学生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对他们较有吸引力,教师不妨让学生多尝试几次。因为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验结束后只需要教师与超重和失重的知识稍加联系,就可以较充分地调动学生回忆观察过程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促进其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
        二、总结思考,从反思转向抽象概括
        通过反思,学生得以构建新知。但此时新知还处于一种不太稳定的状态,脱离不开与体验感受的紧密联系。一旦离开体验的内容,学生就会有“拿不准”的感觉。这时需要的是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属于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中的“转化体验”。这一步骤的进行并不复杂,需要注意的是总结思考最好有一定的形式或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

只要这个框架建立起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该框架去认识其他类似的现象,而不用再一遍遍的去经历体验的过程然后才能产生理解。
        仍以上文提到的超重与失重为例。在学生体验、观察且反思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自己决定这一体验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因素,如自己在体重计上的身体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导致的超重或失重的结果,然后建立起一个表格,将这些因素标注齐全。这时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的发现主要因素与超重或失重之间的关系,理论框架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可以用这个框架进行分析,快速得出正确的结论,也代表着“转化体验”过程的完成。
        三、任务驱动,从概括转向行动应用
        根据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转化体验”完成后就要“获得新体验”。同一领域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应用或进入到新领域的学习都可以带来“新体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学内容进度等进行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同一领域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多次循环会有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水平实现螺旋式的上升,不断迭代更新出新知。对于较为复杂的知识,教师不妨在学生有了抽象概括之后对条件进行一定的变化,利用他们此时仍比较集中的注意力,为他们带去新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场景:一架电梯里有一个体重计,一个人站在体重计上。这架电梯从匀速下降状态突然变为以重力加速度加速下降,这时体重计的读数会出现什么变化。教师固然很难让学生经历类似的体验,但是完全失重时的情景已经有了很多例子,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纪录片或者展示一些图片,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只要内容够丰富,就可以引导学生此前已经形成的理解,再次完成观察反思与抽象概括即“体验转化”,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迭代出新的理解。
        总之,作为一种准确揭示了人的认知模式的理论,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对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都颇具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判断以往的教学工作是高效还是低效的,然后加以调整,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望广大同仁能够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勇于实践应用,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进步,也为他们带去更有效的自我学习提升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德刚.基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5):28-29.
        [2]宫本静.高中物理新课堂教学的反思[J].现代教育,2018(12):63-64.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体验学习双循环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