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 数学思维 语言表达 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语言交流是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数学信息的载体。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呢?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教师的言论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然而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只有教师自己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弄懂、吃透、化为己有,并把握了重、难点,才能在教学中把知识准确地用于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语言,教师备课时,要重视教学的引入语言、过渡语言,启发讲解和启发谈话以及小结、总结语言的设计。
因此,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二、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指质数?”有的学生说:“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他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三、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四、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五、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总之,思维表现于语言,思维能从语言表达中展现出来,所以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文贵 .小学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培英.课程改革:我们怎样分析教材【J】.小学各学科教与学,2008(7).